第一章

草莓糯米滋 / 著投票加入书签

藏书吧 www.cangshu8.com,最快更新黄泉引渡人最新章节!

    大雨滂沱,深秋傍晚的北京城已经很冷了。

    和平门外的琉璃厂街道没有一个行人,豆大的雨点打在脚背深的积水里,激起一圈又一圈的涟漪。哗哗的雨打风吹声,仿佛要吞没整个世界。

    一家装潢老旧的古玩店门前,殷祁山正指挥店里的伙计,把门前的花草往店里搬。雨太大了,他可担心这场大雨,要打坏他精心侍弄的宝贝花草。

    “深秋下这么大的雨,恐怕有些妖异啊……”殷祁山喃喃着仰头看了看天色,额上的抬头纹愈发明显了。

    “这么大的雨,怎么有人还在大街上晃悠,怪是不怪?”伙计小心拎着两盆吊兰进得门来,身上的雨衣还不停地滴水,“殷叔,这吊兰挂哪儿?”

    “挂后院廊里去。”那花开得正好,所幸没有被暴雨打坏去,殷祁山心头一松,见伙计雨衣还在不停滴水,又皱起眉头,“小孟,帮小张提下吊兰,脱了雨衣再进去,别弄湿了木地板。”

    另一个也身穿雨衣的伙计刚好进门,忙也应了放下手里的花盆,接过两盆吊兰。

    这时候,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从里间打帘儿出来,见了情况忙上前:“别脱了,来回折腾麻烦,给我吧,你们快去把外面的盆盆罐罐搬进来。”

    “叔,不是我说你,你整天捣鼓这些花花草草,也不嫌麻烦?”这小姑娘是殷祁山的侄女儿,殷语烟,她提了两盆吊兰,抱怨了一句。

    “你懂什么,这叫生活的乐趣。”殷祁山懒得和侄女儿计较,继续凝眉看着外头黑压压的天顶,仿佛就要压下来一般。

    “我是不懂什么生活乐趣了,上半年水电费的单子我放你书房了,回头记得让人去交上……”殷语烟一边说着,一边又打起帘子,入了里间。

    “小小年纪像个老妈子,亏你父母去的早,不然又得像我一样头疼。”殷祁山也嘀咕了一句。

    “……怪事儿年年有,骗你干嘛,我真看到了,就在那!大概有三十米远……这都什么年头了,这身装扮比咱店还古老了吧?”其中一个伙计的声音夹杂在哗哗的雨声里,有些说不出的阴阳怪气。

    就听见另一个伙计也嚷了起来,语气中全是不信:“你就吹,那么大的雨连对街的门房都看不清,那么远,你看得见吗你?”

    “你……”

    “你们两个兔崽子在那嘀咕什么呐?”殷祁山骂道,“不赶快搬?让雨打坏了仔细你们的皮!”

    “张乾这厮又吹牛皮了,他说看见一个身穿蓑衣,头戴斗笠,衣着奇特的人从街那头过来了。就在三十米开外……那么大的雨,看得清才有鬼……”其中一个伙计大声解释着,没有察觉到他说着说着,殷祁山心头咯噔一下,忽然就微微变了脸色。

    斗笠、蓑衣、大雨、十月……还有,吊兰。

    一个遥远的记忆浮上心头,殷祁山的心头,生出一种极为不祥的感觉。也不管两个伙计又说了什么,他连忙冲出门外,拍在地面飞溅的雨水立刻打湿了他的裤腿。

    殷祁山早已顾不得这许多,揪着人就问,面容都有些扭曲了:“人呢?人在哪?”

    “我真没骗人,就在……在那头,又……又近了,还有大概二十米……”这个被揪住的伙计名唤张乾,他打着磕巴,也恍惚回过神来。那么大的雨里谁也看不到那个人,怎么自己偏偏能在看到?

    想着,他不禁也慌了,再也不敢看雨中那人,扭过头对着殷祁山扭曲的脸,哆嗦着不知道应该说什么好。

    殷祁山放开他,先掐了掐手指算日子,似又想到了什么,就拍着大腿喝道:“他娘的别搬了,快关门,关门!”

    殷祁山见他们还傻愣着,抬腿照着俩人的屁股一人一脚,自己反身跑进店门,扯着拉下卷闸门的链条怒道:“耳朵聋了吗?再不进来老子把你们关在外面!”

    见殷祁山说着就开始拉门,果真作势要把他们关在门外,二人哪里还敢傻愣着?忙慌慌就猫腰钻了进去。

    拉下防盗卷闸门后,殷祁山又吩咐二人关好里头的雕花红木门,自己走到照明的电源开关旁侯着。

    见门关好,他立马按下开关,“啪”的一声,店里陷入一片诡异的黑暗之中。

    两个伙计都有点不知所措起来,纷纷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均从对方的脸上看到了一丝莫名的恐慌。

    待要问,殷祁山却先压着嗓子出声制止:“别出声儿。”

    两个伙计不敢多言,也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只心中一丝莫名地惶恐不由攀升。

    殷祁山蹑手蹑脚地走到窗边,侧着身子仿佛窥视一般,看向外头大雨滂沱的世界。两个伙计犹豫了一会儿,效仿,凑到他身边。

    这诡异的气氛下,无人敢打破沉寂,殷祁山做了个禁声的手势,指了指窗外。

    就见街道上果真有一人,身穿蓑衣、头戴斗笠,隐约可见衣着不似现代。这人竟不知是什么时候,已经站在店门前的街道上!

    这一幕不知怎的,在此时此刻已经变得凝重的气氛中,让人愈发觉得毛骨悚然。

    三人正背脊发凉,突然,一道闪电几乎划过了半边天幕。仿佛黑压压的幕布被撕了开来,生生被撕破一个口子,电光刺目非常;伴随着摄人心魄的雷电爆裂声,三人汗毛都竖了起来,不由缩了缩脖子。

    其实也不过是一两秒的时间,闪电过后,三人又伸头去看,街上哪里还有人影?

    “咚咚咚。”

    殷祁山等人心头正发毛,就听到门口传来节奏的敲门声。殷祁山倒还算镇定,两个伙计却几乎没吓死过去。

    先前就已经吓得够呛的伙计张乾,见得此情此景更是吓得腿软,一个重心不稳就撞到了陈列柜上。霎时间,瓷器碰撞的清脆声、器物翻倒的闷响声、各种物体的滚动声,打破了死一般的寂静。

    殷祁山几乎没背过气去,抬起脚就狠狠朝张乾踹去。好在这个陈列柜是关死的,柜子上头又没放易碎品,否则殷祁山宰了他的心都有了。

    这时,节奏的敲门声停止了。

    三人心跳如鼓,只觉得此刻又寂静下来,却比方才有敲门的声音时,更让人难以忍受。因为在这种磨人的寂静中,你永远不知道,也猜不到,下一刻到底会发生什么。

    张乾颤颤巍巍地从地上爬起来,殷祁山却示意他到门那边去看看情况。张乾当然抵死不从,就差没哭出来了,头摇得如同拨浪鼓。

    殷祁山暗骂一声,心说这次要还有命在,非让这小子卷包袱走人不可。

    想着,他就轻手轻脚地向门那边挪去,一些已经几乎要遗忘的陈年往事也浮上心头……

    琉璃厂是北京一条著名的文化街,它起源于清代,当时各地来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大多集中住在这一带,因此在这里出售书籍和笔墨纸砚的店铺较多,形成了较浓的文化氛围。

    现如今,这里经营古玩字画的店铺沿袭下来,大多数外国人来京旅游都要到这里。闻名中外的京城琉璃厂文化街,西至宣武区的南北柳巷,东至宣武区的延寿街,全长约800米。

    实际上琉璃厂的历史远在辽代,当时这里并不是城里,而是郊区;那时候也不叫琉璃厂,而叫“海王村”。后来到了元朝,这里开设了官窑,烧制琉璃瓦。自明代建设内城时,因为修建宫殿,就扩大了官窑的规模,琉璃厂成为当时朝廷工部的五大工厂之一。

    到明嘉靖三十二年修建外城后,这里变为城区,琉璃厂便不宜于在城里烧窑,而迁至现在的门头沟区的琉璃渠村,但“琉璃厂”的名字则保留下来,流传至今。

    当然,这是许多爱好这口的人都知道的历史。

    而历史,从来没有真相。

    殷祁山的家族里,祖祖辈辈都流传着一个故事,殷祁山从未想过,这个故事竟然是真的。

    口耳相传的‘故事’内容,他已经不是全部都能记得清了,但有一条,他记得十分清楚。

    因为内容让他印象深刻,以致几十年过去了,虽然渐渐淡忘了这个‘故事’,但今天所发生的事,仍能勾起他模糊的记忆。

    这还要从明朝“崇祯”末年说起,当时狼烟四起,天下大乱。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在煤山自缢身亡,之后明朝走向覆灭,清兵入关。

    那时殷家还不在北京城,他们虽是商户大家,战火中却也难逃波及,权因祖上善经营,才得以留存至今。清政权稳定后,殷家举家搬迁北京,之后几百年过去了,族人也一直定居此地。

    但这并不是结束,这只是个开始。

    殷家入京后,生意也做了起来,渐渐置办田产房屋,又经营商铺,元气恢复过来。殷祁山家这一支脉唯一仅存的铺子,如今仍落在他的手里,实乃名副其实的百年老铺。

    只是,随铺子流传下来的,还有一个故事,一个匪夷所思的故事,一个有关‘黄泉客’的故事。

    故事内容已经模糊,只记得故事发生在十月,也是一个非比寻常的大雨黄昏,故事中的主角身穿蓑衣,头戴斗笠。

    故事的结局十分凄惨,殷家死了很多人,几近覆灭。

    殷祁山一直以为,这只是祖先胡诌的精怪故事,是以并不放在心上。不期然想起来,犹记得这个离奇故事中有这么两句:

    黄泉花开,执念散。

    路引兰别,叶丛生。

    殷家祖上有训,不准家里养兰花,特别是吊兰。然而殷祁山却是执拗的性子,几十年过去了,他从来就没想过要改。

    他酷爱花草,尤其喜欢吊兰。可今天,却因为他养的吊兰,引来了身穿蓑衣,头戴斗笠的‘黄泉客’。

    直到现在,殷祁山才有些理解,那个‘路引兰别’到底是个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