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代价

丁紫妍 / 著投票加入书签

藏书吧 www.cangshu8.com,最快更新丁紫妍文集最新章节!

      晓晓始终记得鲁迅老先生说过的那句话: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而事实也证明了,晓晓从一个开朗活泼的女孩到一个沉默寡言的女人的过程,也不过短短的几年时间。可悲的是,可怜的晓晓用最傻的方式——死亡,结束了她短暂的一生。

    事情还得追溯到八年之前。

    1、初见

    那时,晓晓十九岁。她容貌姣好,思维活跃,整个的一个乐天派。更好的是,刚刚中专毕业的她找到了一份如意的工作。晓晓的家庭并不算富裕,自工作后,晓晓便帮着父亲挑起了家庭的重担。晓晓并不觉得辛苦,她很感激父亲,也很崇拜父亲。是父亲的教诲让晓晓感到自身价值的存在。晓晓追随父亲多年,父亲给了晓晓太多无法用物质来衡量的精神愉悦。

    父亲是位老师,正直、开朗、乐观,无不影响着晓晓。惟有晓晓的天真、浪漫,又让像父亲觉得不全是他的影子。只是,晓晓会在寂寞的宿舍遐想着她期待中的白马王子。

    果真,时间可真一点都不耽误。

    工作才两个月,晓晓的父亲便相中了一门亲事。可晓晓没有想到自己脑海里偶尔出现的那个念头,马上就要兑变成现实,不免觉得有些慌张。冷思之下,便找了个借口想打消父亲的想法。晓晓很冷静地说:“我应该以工作为重,我太小了。”别看性格刚直,很有主见的晓晓就此能说服父亲,一向都很尊重父亲的她还是选择了去看这门亲事。因为父亲撂下一句话:“我瞅着挺合适,这小伙不错,你可别后悔了!”

    事实也确实应证了父亲的这句话。大海姓贺,全名贺海。初次见面,晓晓父亲就一直喊着贺海的乳名了。大海架一副深度眼镜,斯斯文文,很有修识的样子,肤色也是难得的好,一看就象大户人家出生。难怪晓晓父亲有如此高的评价。晓晓倒是觉得很一般,没有怦然心动,没有一见钟情。也可能是,年龄尚小,对感情之事还没有多少觉悟吧。如果事情就此罢了,也就没有后面的悲剧了。可偏偏这媒妁之人穿针引线引得好,一眼就对上了。撮合撮合,两人也就培养起感情,谈起恋爱来了。晓晓父亲可喜在心里。大海的家境远比自家好,父母都是老师出身。据说,还做过一段时间的父母官。大海又是家中的惟一的独子,还愁晓晓嫁过去没有好日子过?

    这样,风平浪静地过了两年。那两年是晓晓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在那个昏暗、狭小的单身宿舍里,留下了这对恋人太多的快乐足迹。晓晓不后悔,反到觉得是父亲赐给了她这段爱情。大海是个孝子,是她值得终身托付的男人。晓晓好生感谢父亲。父亲是晓晓心中的灯塔,那哪里都让晓晓觉得天空明朗。

    看着这对开心的恋人,准婆婆、准公公早就喜上眉梢,迫不及待地择选良日,开始为他们置办婚宴了。

    2、矛盾起因

    刚结婚那时,一家人在离单位不远处购置了一套商品房。老两口看着新媳妇进门,整日嘻嘻呵呵,精神抖擞,碰到熟人就大老远的打声招呼。小两口呢,恩恩爱爱,双宿双飞。这家庭,可谓其乐融融。外人看着可羡慕着呢。虽然晓晓出嫁的时候才二十二岁,可晓晓并不觉得遗憾,大海处处都呵护着她、疼爱着她。况且,大海的家境着实不错,丰衣足食。父母都是高工资,也不用小两口支付生活费,根本就不用为生计发愁。晓晓第一次感觉到生活的轻松。

    晓晓也时常想起老父亲,他还在辛苦地赚着钱,供弟弟念书。父亲那么憔悴,那么节俭。想起这,晓晓便一阵心酸。父亲要不是心疼女儿,也不会让女儿这么早出嫁,为的就是让晓晓过上好日子。如今,晓晓是称心了,可父亲呢,想起父亲的用心良苦,晓晓便觉得愧疚,愧疚自己的自私。只是,父亲在晓晓结婚时,提过一个要求,就是让晓晓努力工作,自力更生,不要过早生孩子。可事情就是这样,无心插柳柳成荫。它总是和你的想法背道而驰。晓晓意外地发现自己怀孕了。晓晓除了胆怯,更不知所措。大海的父母得知很是欣喜若狂,想想就要抱上孙子,那心情,甭提有多开心。

    不久,一个月后的一天,婆婆告诉晓晓,她要去她的小女儿家有点事情。原来婆婆约好她的小女儿去给晓晓求个男胎。晓晓听了很诧异,难以相信,这是出自婆婆之口——一个小学数学老师的亲口所说。对于略懂医学的晓晓来说,晓晓觉得婆婆真的很愚昧,可这愚昧之后又意味着什么呢?晓晓不觉把怀孕这样一件很神圣的事情,第一次当作重担挑上了肩。晓晓很担心,担心不能如婆婆所愿。

    上天就是如此安排,它不可能让你任何事情都顺了心。怀孕六个月时,晓晓托医院的朋友给做了一次b超,b超的结果更让晓晓害怕,她难以向婆婆交待。婆婆那渴求、那严肃的眼神象一把利剑,直刺入晓晓的胸膛。晓晓深知,婆婆的苦衷以及婆婆所受的那种痛苦,在她的上一辈同样上演着这样的寄托。大海是继婆婆生下两个女儿之后,家中惟一视为宝贝的独子。婆婆满怀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延续贺家的香火。现在晓晓知道,婆婆这样的寄托即将成为泡影。好在,知道内情的大海,还是一样心疼着晓晓,总还让晓晓感觉到一丝安慰。

    就在这样担心,不安中,晓晓度过了十个月,生下了女儿。惊讶的是,婆婆表现是异常的冷静,她清醒地告诉晓晓,她要上班了。可能没有时间带孩子。晓晓抱着刚刚出生的女儿欲哭无泪。她不知,女儿的出生,带给她的不知是喜还是忧。她明显感觉到这个刚刚建立起来很融洽、很欢乐的家庭气氛正在慢慢崩溃,慢慢瓦解。于是,坐月子的晓晓茶饭不思,愁云满面。她一直向大海肯定一件事,如果生的是男孩,婆婆不可能提出来上班的。邻居们都知道,婆婆内退在家已经一年多了。晓晓除了自责,更是感到胆怯。她从没有想过豁达、大胆的她会为此事烦燥不安。

    虽然如此,但作为母亲来讲,永远是爱女儿的。晓晓很坚强,一个人倒班,带孩子,也总算苦尽甘来。女儿已经很惹人喜爱,会叫爸爸妈妈了。只是家庭的琐碎让晓晓平添了很多烦恼。晓晓说,家庭是一张大网,把她全部笼罩,她怕接触婆婆公公的眼神,她有过从未有过的恐惧心理。她害怕,自己的所作所为不能如他们所愿。原本很单纯的思想突然之间变得复杂化,原来快乐的因素也不复存在。逐渐演变成多虑和忧伤。这样多的生活琐碎,在倾刻之间,让晓晓丧失了自己。单纯有什么不好,它不用有那么多的心思,扰人不眠。

    晓晓还记得,那是一个风清的夜晚,晓晓的心情很不好,好想和大海诉说心事。可生来安静的大海,根本无心听晓晓的倾诉。他也知道,晓晓说得无非是家庭带给她的压力。这对于大海来说,这很正常,不管怎样,还是自己要适应环境。晓晓问大海,如果适应不了环境,怎么做,晓晓做出一个让大海不可思议的决定,她想搬出去住。话刚飞出,就被大海给否定掉了,还做做保密状,这想法可不能表现出来,要不,你非背上不孝的罪名。晓晓看到大海的反应,觉得多么绝望。她没有想到,一向很会安慰自己的丈夫也这样惧怕他的父母。

    晓晓的心情越来越觉得压抑。走过几年的生活,让她养成这样一个习惯:每做一件事,先想想婆婆有没有意见。长期以来,晓晓觉得活着不是活着,思维完全被家庭垄断了。晓晓想起了自己的父亲,想父亲来为她找找办法。可是,父亲,很以为晓晓过得很幸福,丰衣足食,没有生活顾虑,这是多么好的物质条件。于是,更多的时候,晓晓眺望着窗外,看天空飞翔的鸟儿,多么自由自在;看天边飘散的云朵,洁白洁白的。它们多么轻快,多么惬意。看到此,晓晓别提有多伤感和黯然。

    3、家庭之争

    晓晓感觉到,见到婆婆公公的感觉起初由后怕,慢慢转变成了恐惧。婆婆虽然平时要求高,但不至于给晓晓造成威胁。可一向沉默寡言的公公,就不一样了,他表现得越安静,越让人想象出爆发的程度一定是不可收拾。据大海讲,他一直就很严肃,从小他们姐妹三人对他言听计从,都不敢做错事,一提到父亲,总是闻风丧胆。晓晓没有见过这种场面,她也时时小心着。从平时公公那不屑的眼神便可以看出,他是个多么骄傲和严厉的人。晓晓有时,也和公公开开玩笑,拉拉家长,来拉近一些距离,创造一些气氛。人还是随和一些好,才能让人感觉到亲近。晓晓时常这样想,也乐此不疲地这样做着。

    可自从那次家庭事件发生后,这位一向内敛、沉稳的公公再也让人不敢亲近了。晓晓大受打击。

    一天晚饭过后,公公没有回来,晓晓和婆婆为一件小事,争论不休,可谓是各抒己见,各想各的心思,各说各的理。这不,好胜的晓晓哪容易屈服于婆婆的那些道理。意见始终统一不起来。大海见形势不好,赶忙拉着晓晓往房间走,一边责备晓晓太过锋芒,一边安慰母亲。刚好,这一幕,被回来的公公撞见。公公见婆婆一脸怨气,不问青红皂白,快步走到晓晓房间门口,公公的思想里,没有子女这样的叛逆行为,此乃天理不容。他大声地责骂晓晓。晓晓很是委屈,其实不过是意见没有统一,不至于大发雷霆。可能在是酒精的作用下,公公咆哮地挥霍双手,扯破喉咙,严厉责骂:“你这是干什么啊,你反了你,你给我滚!”晓晓已经泣不成声,她终于明白,在这个家庭,绝对服从才是根本的宗旨,才是生存的目的。一直以来,他们用他们的思想强加自己,只有他们永远是对的。虽然晓晓文化水平不高,但她也有自己思想,自己的意识和自己的所爱。几年的生活下来,分明自己就是一个傀儡,一个只能被别人操纵的傀儡,只有绝对服从,没有自由权,没有自主权。偶尔发表一个看法,他们就会认为是大逆不道。

    晓晓见此架势,早已愣住一旁,呆若木鸡,半天说不出话来。好在,公公一声令下,扑灭了这场无硝烟的战火,以至于没有让它漫延。没有漫延,便没有发泄,也不见得是好事。晓晓变了。变得沉默,满怀心事,茶饭不思,夜不能寝。晓晓时常回忆和父亲一起生活的岁月。虽然清贫,但很快乐。她是个大胆,开朗,敢说敢笑,风趣幽默的女孩。可是,现在,这种性格却发挥不了作用了。大海也无能为力,更是无从取舍。她一不小心便触动那深深的伤痕,这心底的伤是个缺口,一辈子都愈合不了,她日渐恐慌。心里的痛和谁诉说?谁又能解决得了?她恨自己不能融入这个家庭,恨自己的性格太过倔强,事事要争强;恨自己的心胸太狭隘,恨自己个性太强烈。也正回为这样,她才会为自由付出代价。选择大海不是他的错,环境的反差才是真正扭转她性格的原因。她适应不了,也逃脱不了。

    晓晓心情不好的时候,也来找找我,可我除了说多些宽容之外,也治不了她心里的伤。我知道,她不喜欢这样严肃、规矩的氛围,她感到窒息,感到压抑。她一向不拘小节,她受不了约束,压制。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称,在婆婆公公衡量自己的同时,她也在衡量着他们,在他们眼里,晓晓妥协是惟一解决的方法。可是,以晓晓的个性,她会妥协吗?

    晓晓对我说,她好想有个属于自己的家。那样的天空是蔚蓝的,是自由的,是充满希望的。

    最后见到晓晓,是在上个月初。她看起来很憔悴,人也老了好多。心思很重。我劝她看看医生,她说,她身体没有病,是她的精神出了问题,心病还需心药医。我不语。她告诉我,现在每个晚上,都不能入睡,每天两颗的安眠药才能让她觉得安静。我好痛心。一个曾经快乐的人是这样来寻找一种解脱。只是没有想到,在她失眠的三个多月后,可怜的晓晓还是选择死亡来作为了逃避的方式。这很让人感到不解。

    在晓晓的遗言上写着:

    自由是风,自由是海,自由是希望,自由是力量。精神的自由是任何事物取代不了的。我渴望自由,我终于找到了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