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岫岩行

冬日晨阳 / 著投票加入书签

藏书吧 www.cangshu8.com,最快更新冬日晨阳文集最新章节!

      这几天,我一直在辽宁东部的几个地方来回转。

    7月26日中午,在从海城通往岫岩的在大巴车上,我和同事刚一上车,就感觉到岫岩地方口音的浓浓味道:“这天很夜[热],夜[热]得要命。”

    我是第一次去岫岩县,以前曾有个同学是那里的老家,他说话的口音早已领教,这次听着“夜”和“热”也不足为怪。可我的同事却笑得不行,他一边和我说话,一边笑听当地说话的口音。我们说话间,大巴车已经发动,没多久,大巴车就始向曲折蜿蜒的山路。

    乘务员一再提醒乘客不许睡觉,但不说出原因,我感觉很奇怪,难道在这现代化的大巴车上,还有什么小偷谋人钱财不成?

    大巴车在形如鸡肠子式的盘山路上行驶着,转弯处多是急转弯,给人一种胆战心惊的感觉。在盘山路的最高处,有黑色云烟在车窗外漂浮着,随时让人体验到乌云笼罩的意境。路险,人心里受压抑,又有极少的雨点淋在车窗上,多少会给人有凄凉的感觉。大巴车在山路上来回转弯,人的身体也在车里撞来撞去的,如果有谁坐得不稳,或是手里不抓住前边的座椅,那一定会被甩下座位,这时我才懂得了乘务员一再提醒人们不要睡觉的用心,既不说出原因,让人们心理有悬念,又要起到真正的引人注意的作用。

    一、玉

    进入岫岩地界,很快就有了“玉”的体现。

    公路边的玉坯石,两侧房子上的招牌,都有了“玉”的征兆。可以说是三步之内有“玉”字,或是抬头见“玉”极目全是“玉”我第一次到了玉石之乡。

    在岫岩城内,有多处玉石出售的地方,以荷花市场最为繁华。那里是一处玉石专业交易市场,有很多我没有见过的玉器:玉枕,玉枕垫,玉壶,玉镯,玉偑,玉戒指,玉缸

    引我注意的是一个大号的玉鱼缸,有一米高,直径有一米五左右,周边雕刻着很多鱼和水浪的图案,里边很像一口特号的缸。仔细一看,在缸里的底部还有一个蟾蜍,正在瞪着两只大眼睛看我,那张着大嘴巴的蟾蜍,把我吓得向后一仰。见过很多世面的我,没想到竟被雕玉师们的鬼斧神工欺骗过了,心里不得不赞叹这岫岩雕玉工匠的精湛技艺。

    这里的玉白菜非常多,可岫岩人叫“百财”口音有“北财”之嫌。当那些卖玉的人们,听我们外地人大口大口地直说“白菜”他(她)们不断地纠正我们叫法。

    玉器交易大厅光线很暗,放在柜台里的各式玉制品,在打开灯光的刹那,顿觉灿烂夺目的用词有些乏力。太美了,我好像掉进了珠宝箱,四周被玉包围着,如同在梦中。

    售玉的人们不厌其烦地为我们介绍各种玉器,原来玉镯还有降血压作用,玉枕有预防冠心病作用,那个玉球有陶冶情操作用

    岫玉是我国第二大玉种,近年发展很快。这里的政府也为玉的发展,搭建了很广阔的服务平台,没多久,一座更大型的玉器交易市场就将要建成。

    岫岩城内很多东西有“玉”的特征,在城郊广场,各式大型玉的雕刻极多,所有的建筑都有玉,连人们说话也离不开玉字。

    这里的人们告诉我,品玉要看玉的透明度,越亮越好,做功要看细,功夫全在细微处。

    这里的人们很多人在雕玉,农民农闲时候一般也在雕玉,但没有太高的收入。

    二、蚕

    从岫岩去盖州市,大巴车还是行驶在山路上,不同的是这条路更险更曲折。

    在新开岭盘山路,大巴车几乎是在云烟里穿梭。

    向远望去,云雾环绕着群山,翠绿布满了山坡。路上汽车不多,偶尔的几户农家,三三两两的孩童,妆点着旅途的寂寞。

    这里的路边没有大村子,都是两三户,或三五户人家。我和同事好奇地研究,那深山里的人家如何饮水?是否有电?通信联络怎样?

    我们惊奇的发现,那些山沟里只有的三两户人家房子左右,都有两根电线杆,这一定是照明用电和电话用的。看看自己的手机,手机信号还是有的,恰巧有个电话打来,声音满清楚,可见这大山里的人家,并不像我们平时想像的那样闭塞。

    一个半路上车的老农告诉:这山里的地下水很好,人饮用没有地方病,交通和通信都很好,电视节目频道也多,有线电视早就装了,很多人家都有摩托车。

    每户人家都有不太大的柴垛,是树枝垛在一起,用作烧柴,放在院子的最前边。

    这里的人家收获的玉米,是在院子里搭建一个悬在半空中的笼子里,笼子容积有八立方米左右,上面有防雨遮挡。很多人家是用钢筋焊接的,也有用木棒搭建的,样式都一样。我想这样放置玉米,能防雨雪,也防潮,装运也方便,这里的人们很聪明,只是玉米少还可以,如果太多就不成了。

    这里的农民只有很少的土地,一家不会超过三亩,所以收入只靠土地不行。

    一位老家告诉我,山野菜也是山里人的一笔收入,放蚕是这里农民主要的收入,就是丝织品的蚕。

    这里的蚕农很多,几乎家家都养蚕。放蚕的收入颇匪,一般投入一千五百元钱,如果收成好,那就会有十倍的收入。

    放蚕要在早春先买蚕蛹,就是蚕种,一般从吉林省购进。蚕蛹买回后,要在家里出蛾,出蛾的房间要有温度。出蛾后,养蚕人要把蛾的雄蛾和雌蛾,各五十只放在一起交配繁殖,实际是一对一繁殖。然后,雌蛾要人工剪翅膀和腿,让雌蛾甩籽产卵,长成后上山放蚕卵。

    放蚕要放在柞树上,春放秋收。可是摘蚕茧时候人很累,又有什么蜇人的“波斯猫”害得蚕农好苦啊!我不解?细问才知道,这“波斯猫”就是一种蜇人的虫子,我老家的人们叫“洋辣子”是一种蜇人很疼,又很长时间疼痛也不能没,用手一摸伤口处,有难忍的痛。被这种东西蜇了的人,要用肥皂洗一下,疼痛能减少,但不会没,主要是消毒作用吧。

    蚕茧有专人收购,用做织丝绸。蚕蛹可以人食用,是高蛋白品,和鸡蛋的营养差不多。蚕蛾也可以人食用,营养价值很高,当地饭店一盘炒蚕蛾,要卖五十多元钱,据说很好吃。蚕茧的厚皮,可以做棉被用的棉花式的东西,蚕身上是个宝,所有的东西都值钱。

    这是我第一次听蚕的故事,以前对蚕字几乎是个空白。

    我收获了“玉”也收获了“蚕”到过了一方水土,也了解了一方人,不知不觉,我们的大巴车已经开出的岫岩,始入了盖州市的万家镇。那里正为一考入清华的学子,搭建了数十个彩虹门。

    岫岩行,收获多多,感受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