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北上之胜利(一)

基兵 / 著投票加入书签

藏书吧 www.cangshu8.com,最快更新雄师最新章节!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一九三六年二月,川军和薛岳的中央军从冬眠状态中苏醒过来,开始向红四方面军大举进攻,红军的防线不断被突破,形势日益严峻。再加之红军官兵中对南下方针愈来愈不满,要求北上与中央会合的呼声日益高涨。张国焘的日子也越来越不好过。最令他烦恼的是xu向前的态度倒向了朱、刘一边,而陈昌浩的态度也在发生转变,看来南下是不行了。于是,张国焘无奈之下,只好决定北上,再翻夹金山,西进甘孜地区。张国焘南下又返回这一折腾,可把四方面军给害惨了,几万红军将士顶风冒雪,翻越那神秘而又危险的座座雪山,一路留下了战斗英雄张营长、方面军兵站部张政委、红军战土刘志海等上千忠魂在银白世界飘荡……

    当红一、红四方面军在川西北会师共赏欢乐的时侯,远在长江以南的湘鄂川黔苏区,红二、红六军团正在孤军奋战。蒋介石决心要消灭这支红色劲旅,为此而成立了宜昌行营,任命智勇双全的战将陈诚为“围剿”军总司令,又调回追击中央红军的国民党军嫡系樊崧甫、汤恩伯部,加上原有之湘鄂兵力,共130个团,近30万兵力,围攻仅两万余人的二、六军团。

    由干前几次围剿的失败,陈诚搬来了对付中央苏区红军的那一套,实施堡垒主义的战法,沿途大量修筑碉堡,层层推进,步步为营,还派出飞机对攻击目标狂轰滥炸。

    敌变我变,方能制胜。二、六军团总指挥部根据敌情我情,审时度势,决定突出重围,到广大无堡垒地域同敌军较量或到黔东一带去创建新的根据地。

    一九三五年十一月十九日傍晚,二、六军团兵分两路,以六军团十八师向西边的湖北来凤方向出击,吸引敌军主力的注意,而两军团主力以急行军速度向东疾进,两军背道而驰。主力部队日以继夜地行军,突破澧水后又转而向南渡过沅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这时,战士们才恍然大悟:向东、向南是对准敌人防守的薄弱点攻击。向西去的十八师只是摆样子给敌人看,牵制敌人的。

    宜昌行营大楼里的陈诚,接到贺、萧红军全部渡过沅江的报告时,惊得目瞪口呆。二、六军团这一步棋,完全出乎敌人意料之外。

    红二、红六军团继续南下,进入湘中。湘中地区人口稠密,物产丰富;政治上、经济上都很重要,是湘军的腹地。二、六军团这一着对敌人震动极大。湖南报纸惊呼:共军深入腹地,危及根本。急得正在南京开会的湖南军阀何健,慌忙跑到蒋介石官邸请求派兵增援。蒋立即令陈诚派樊崧甫、李觉、陶广、郭汝栋四个纵队跟追南下。待这些部队赶到湘中时,二、六军团已休整一个多星期,扩红上千,筹款数万。

    红二、红六军团仍继续南下行动,这一下,又把蒋介石和陈诚给搞糊涂了,难道二、六军团要进占湘南,重返六军团活动过的湘赣苏区。不行!绝不能让*重回老巢。于是,蒋介石下令各部加紧追赶、堵截。其实、二、六军团只是虚晃一枪,将敌人牵进山高谷险、行动十分困难的湘南山区。敌人果然中计,钻进了湘南山区忽悠。时机成熟了,二、六军团猛然掉头向西,向湘黔边境急进,把大部分追兵甩在湘南山区,横扫了拦路的小股敌军,胜利地跨进黔东地区。

    越过湘黔边界的二、六军团先后攻占了贵州省东部的江口和石阡地区。这时,留下牵制敌军的十八师,在与敌周旋两月之后,伤痕累累地来到了江口镇与主力会合了,全师仅剩600余人。

    石阡地区那个名叫甘溪的小镇,曾给六军团的官兵留下了难以忘却的伤痛。一年之后又回到这里,军团长萧克和政委王震都心情异常沉重,红六军团曾有太多太多的官兵长眠在这群山叠翠之中。

    红二、红六军团的领导于三六年一月十日,在石阡县城的一座天主教堂里召开了会议,研究日后行动的方针大计。大家都认为应该放弃原在这一带建立新苏区的计划,因为这里居民稀少,经济落后,粮食十分困难,不利于大部队久留;且山河纵横,机动不便,不适合红军展开运动战。会议最后决定:继续向西,争取在贵州西部建立根据地。三六年一月十一日,中央来电:一、同意他们继续向西转移的计划,并建议以佯攻贵阳的姿态,速转黔西、大定、毕节地区,群众、地形均可作暂时根据地。二、成立以任弼时为书记、贺龙、萧克为副书记王震、关向应等人为委员的军委会,统一领导、指挥二、六军团的行动。同时,还将中央到达陕北后建立陕甘宁苏区的有关情况通报给他们,这给予二、六军团的领导以极大的鼓舞。

    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红二、红六军团沿着一年前中央红军的长征之路向西急进。成团长(成本新)、余政委(余秋里)率六师十八团打先锋,首先于龙溪附近消灭了国民党军一个营,在敌人的堡垒线上撕开一个缺口,红军大部队快速穿过封锁线,掉头往南直逼贵州省府一一贵阳。贵阳城内一片恐慌。于是,接到命令的黔军主力各部,纷纷回防贵阳,因此黔西空虚了。虚晃一枪的红军,突然折向西北方向,绕过贵阳,从从容容地经扎佐,过修文,进抵乌江上游的鸭池河,毫不费劲地渡到了乌江北岸。待国民党军第二十二师、第九十九师赶到乌江边时,浮桥已被炸掉,船只已被焚毁,敌人只好望河兴叹。

    二月初,红二、红六军团的先头部队已占领了黔西县城,随后又攻占了大定、毕节等县城;并在大定附近的将军岭给从遵义方向追来的敌人当头一棒,歼灭了黔军两个整团,为在黔西创建根据地赢得了时间。黔西的民众对红军很友好,中央红军曾在这一带活动过,在贵州省地下党组织的配合下,二、六军团展开了建立根据地的工作。

    于是,红二、红六军团迎来了长征途中短暂的黄金时光。红军各部派遣工作组,建立县、区、乡各级苏维埃政权,实行党的土地政策,“以最严厉之手段”,镇压一切反动分子和敢于反抗的豪绅地主。一九三六年二月八日,“中共川滇黔省委”和“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在黔西县成立了。红军的政治主张及施政纲领,特别是红军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口号,受到了老百姓的普遍拥护,尤其是当地开明人士的支持。当时毕节城里有一位最知名的名流,叫周素园的老人。早在辛亥年间,他就是贵州省国民革命的领导者之一,曾出任贵州省军政府行政总理。红军兵临毕节前夕,好心人纷纷劝他躲避一下,他却说:“我没有多少家当,不必走。”红军进城后来到他的家里,要打他的“土豪,却发现书房里有大量的马列书籍”,便问他:“你这个地主为什么读马列的书?”周素园回答:“我研究马克思主义十几年了。我觉得马克思讲得对。你们共产党和红军,是讲马克思主义的,所以我用不着走。”周素园很快便得到红军高级将领的尊重和敬佩,成为红军中的一员。后来红军撤退时,贺龙派人对周素园老人说,现在情况危急,给你一批黄金和大洋,请你到香港去寓居,免遭国民党的迫害。老人当即拒绝,他说:“我在黑暗的社会里摸索了将近六十年,到处碰壁,现在参加了红军,才算找到了光明。我周素园死也要死在红军里!”贺龙听后一拍大腿说:“我贺龙就佩服这样的人!我就是拿出十八个人来,也要抬着他走!”周素园老人果然跟随着红军的队伍一直走到了陕北。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任八路军高级参议;全国解放后,担任贵州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和贵州省副省长。主席称他是“我们的一个十分亲切而又可敬的朋友与革命的同志”。

    二月下旬,国民党中央军四个纵队逐步逼近黔西根据地,滇军、川军也分别派出部队于黔滇边境与川黔边境进行堵截,他们妄想合围红二、红六军团于黔西高原。情况越来越危急。中央适时来电:

    任、贺、萧:

    一、红二、红六军团若不能打破敌军对根据地的“围剿”,则尽快跳出敌军的包围圈。

    二、建议往西南或往南突围,然后折转向西北渡过金沙江,北上川康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尔后一同北上陕甘与红一方面军会合。

    三、务必做好过雪山、草地的思想准备和充分的物资准备,包括粮食、盐巴、衣服(包括棉衣)、鞋、油布、药品等,要把困难想得更多一些。

    四、中央只给出大的方针,一切由你们临机决断。

    中 革 军 委

    最快小说阅读 M.bQg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