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历史的辉煌(二)

基兵 / 著投票加入书签

藏书吧 www.cangshu8.com,最快更新雄师最新章节!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两天后,中革军委召开了军事会议。会上,与会人员一致同意了主席提出的“攻占宁夏的战役计划”。会议决定:由彭老总担任战役总指挥,并调集红军第三、第五军团以及我师第三旅和骑兵旅共四万余人参战。另以第十五军团驻海原、同心一带,担任战役预备队及监视兰州之敌援军。以一军团一部接任原三军团庆阳地区之防务。

    彭老总受命之后,很快制订出战役之详细计划。采用南北夹击之战术,由三、五军团组成南纵队,以主力四个师两万余人西渡黄河,击溃或歼灭马鸿逵的新编第七师,然后与河东一部夹河北上。以近卫师第三旅和骑兵旅组成北纵队,由近卫师王参谋长指挥,沿黄河西岸南下,与南纵队共同夹击马鸿宾主力于银川。

    战役自八月二十二日凌晨五时展开,彭老总亲自指挥南纵队主力抢渡黄河。第三、第五军团的官兵经过半年来的休整训练,精、气、神早已超越在中央苏区时的鼎盛时期,再加上人员及武器弹药的大量补充,现已是兵精弹足。上次东征战役没轮上,心里早已憋着一口气,这次担任战役的主要任务,心里那个高兴劲就甭提了。三军团四师第12团与五军团十三师第1团担任渡河先锋队,两支部队暗中就开展了竞赛。渡河命令一发出,两个团的突击队分别从两个地方抬着船悄悄地放入水中;然后,登上船快速向对岸划去。对岸守军是马鸿逵的新编第七师,由于防守的河段长达200余公里,不可能处处分兵把守,只能对重要渡口派出重兵把守,因而也给我军以可乘之机。彭老总经过周密的侦察,在主要渡口附近的小渡口,先一天派两支小部队悄悄渡河,潜伏在主要渡口的侧后,配合正面部队强渡。当四师和十三师的两支突击船队刚过河心不久,便被对岸守敌发现,顿时,对岸渡口鼎沸起来,敌人吼叫着向河中疯狂射击。在东岸指挥所里凝神观察的彭老总不禁心中一沉,暗地里为突击队担心起来。然而,船上的突击队员们却一声不吭,只是奋力往前划,有的队员被流弹击中了,旁边的接过浆继续划,前仆后继,奋勇向前。

    快靠岸了,敌人的火力越来越密集,突击队的伤亡也愈来愈大。这时,对岸守敌的阵地上、工事内响起了连续的爆炸声,迂回敌后的两支先遣队关键时刻终于杀到。敌人的火力一下子疏忪下来,突击队趁机猛划,两支突击队几乎同时靠岸,突击队员们端起枪,高喊着纷纷跳下船,向敌军阵地扑去,手中的枪吐出了一条条愤怒的火舌,*不断在敌丛中爆炸。我军前后夹击,一鼓作气将守敌一个营击溃了,控制了整个渡口。后续部队不断登上岸来,此时天已放亮。三军团四师12团乘胜追击,又击溃了马鸿逵派来增援的一个骑兵营。将渡口牢牢掌握在我军手中。

    中午时分,彭老总渡过了黄河,立即指挥已过河的四师和十三师先行出发,包围驻扎在中宁的新编第七师主力。这次,为对付马鸿宾、马鸿逵的骑兵部队,彭老总作了充分准备,部队补充了不少苏联援助来的自动火器,如*、轻重机枪等;还携带了足量的弹药。

    此时,呆在银川城内的马鸿宾,得悉红军主力已渡过黄河,现又包围了中宁,显然是奔宁夏来的。他心急如焚,赶紧向兰州绥靖公署朱绍良和西北“剿匪”副总司令张学良求援。然而,他根本不知道东北军、西北军正与中央红军度“蜜月”呢!张学良开了一张“望悉心坚守,援军不日即到”的空头*了事。而朱绍良更是无法可想,红军渡过黄河,兰州近在咫尺,自己还担心红军来攻打兰州。西北二马(马步芳、马步青)虽归他管,但根本不听他的调遣。朱绍良无奈之下,也只好玩起了虚招:“巳派队应援并补给,希督励所部奋勇杀敌,用建殊勋云云”安抚他心。

    八月二十四日,彭老总指挥四师、五师、十三师攻克中宁,新编第七师被歼其大半,马鸿逵率千余残兵逃向银川。彭老总留五军团十四师一个团守中宁,率其余各部向北推进,一路如疾风扫落叶,攻占青铜峡、永宁,直趋银川城下。

    远在内蒙临河集结的北纵队,留下补充团守临河,王参谋长率北纵队隐蔽南下,一路风餐露宿,于八月二十五日兵临惠农,才被马鸿宾发觉,但已来不及布署拦截了。二十五日攻克惠农,接着横扫了石嘴山、平罗、贺兰等地。九月一日与南纵队会师银川城下,从南、北、西三面合围银川。

    三军团六师沿黄河东岸北上,攻占了吴忠、灵武,歼灭了马鸿宾三十五师的一个骑兵营和一个保安大队。九月一日到达银川对面的黄河东岸,从东面堵住了马鸿宾渡河东逃之路。

    马鸿宾、马鸿逵舍不得自己经营多年的老巢,妄图负隅顽抗,早几天将附近各县的守军及保安队全部撤进城内,使得城内守军达一万七千余人,其中正规军达一万人。九月二日,彭老总写了一封《敦促马鸿宾、马鸿逵投降书》投进城内,期限24小时内必须投降,否则攻城。但城内两马对此毫不理采,仍一意孤行。两马还发出通告公布“十杀令”,严禁城内谈论议和一事,督促各部严防死守。于是,彭老总调整了战役布暑,以我师第三旅和五军团十三师作为北城门攻击集团,并配备两个炮兵营,由我师王参谋长统一指挥;以三军团四师、五师担任南城门攻击集团,亦配备两个炮兵营(三、五军团炮兵营),以五军团十四师(缺一个团)和我师骑兵旅在西城门佯攻,由五军团董军团长指挥,防止两马逃向西面腾格里沙漠。彭总决定九月四日凌晨六时发起总攻。

    四日凌晨六时,南、北、西三个攻城集团在彭老总统一指挥下,发起了攻城作战。西集团只是佯攻,牵制敌军。董军团长从十四师抽调两个营在西城门做做样子,而师主力则在离城门几百米远的地方,选择有利地形构筑防御工事,阻击两马军队从西门外逃。同时,命令骑兵旅做好充分准备,一旦敌军突破十四师的挂截,就对逃出之敌进行围歼。

    攻城北集团总指挥王参谋长见敌军防守严密,特侦营偷袭难以凑效,便决定强攻。以第三旅106团担任主攻任务,在两个炮兵营数十门大炮的强大火力支援下,在机枪火力与狙击手的掩护下,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战,终于用*包炸开了厚重的城门,部队冲进城内与敌展开巷战。与此同时,南集团三军团四师亦突进城内。马鸿宾、马鸿逵两人见大势已去,便留下两个团及地方民团与红军纠缠,拖住红军,两马率6000余骑兵,携带钱财家眷,打开西城门,向西面突围。遭到五军团十四师的顽强阻击,在丢失一半兵力后,冲过了十四师的拦阻,但随即遭到早已蓄势待发的我军骑兵旅的迎头痛击。此时,骑兵旅的火力优势就突显出来了,一经接战,敌军就折损大半。骑兵旅从三面进行合围,两马在其亲信的拼死掩护下,带着三百余残兵败将,向着腾格里沙漠落慌而逃。骑兵旅钟旅长命令骑兵一团立即展开追击,结果在沙漠边缘追上两马残敌,将其歼灭。马鸿逵被击毙,马鸿宾率十余亲随逃进了沙漠深处。

    留在城内的敌军,得知自己的长官已逃走,就逐渐丧失了抵抗之心,又在我军强大的政治攻势之下,军心便已瓦解,大部缴械投降,少数顽固分子被击毙。至下午四时左右,银川市恢复了平静。中央派遣了强大的地方工作队,随军进驻了银川,接管了宁夏省和银川市的一切,单是收缴的银元就近两百万块,粮食400余万斤,还有大量的黄金白银。另外,还缴获战马3000余匹。中革军委命令五军团驻守银川及周边地区,协助地方工作队剿匪清霸。其余部队返回原地休整。

    九月初,正在甘南地区休整的红二、红四方面军接到了中央来电,电文的主要内容是:中共西北局、红军总部及二、四方面军指挥部:

    一、中央决定在全体红军官兵中组织学习党的组织原则和党的纪律及红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加强党对红军的绝对领导,服从共产国际、党中央和中革军委的领导,听从指挥。任何个人或组织不得违背中央的指示和命令。

    二、接电后zu德、张国焘、xin弼时三同志率红军总部及中央红军独立师迅即北上延安,与中央会合。红二方面军由huo龙、萧克同志指挥;红四方面军由xu向前、陈昌浩同志指挥;两军行动皆听从中革军委的命令。

    三、红二、红四方面军应立即结束休整北上,蒋介石已平息两广“六一事变”,国民党军胡宗南、王耀武等部已开始北返、估计不久将对我苏区展开“围剿”。因此,红二、红四方面军应在九月中旬前攻占秦安、张家川、庄浪、通渭、定西、会宁、静宁、平川、靖远等地,切断并控制西兰公路。然后,进行休整补充。

    四、我军已予九月初攻占了银川,粮草供应问题已得到解决……

    中 g 中 央

    中 革 军 委

    这封电文是主席亲自拟就,根本不给张国焘任何空子可钻,完全以中央和军委的名义下达命令。这文中措词之严厉,语气之强硬,非同一般。一方面是中央已得到共产国际的认同和全力支持,二是中央红军的空前强大,已超过在中央苏区的鼎盛时期。

    此时,在甘南的张国焘仍念念不忘西进甘青的计划,他又提出从齐哈玛过黄河西进的计划。遭到了xin弼时等同志的坚决反对。xin弼时说:“有三条理由不能西去。一是两广事件的发生,说明国民党内部在全国人民的抗日*面前不同派别的矛盾尖锐了,对蒋介石的现行政策是个动摇;二是,我们和一方面军会合,突破了张学良的‘围剿’,陕甘宁蒙四省会成为我们抗日前进的根据地,结束我们的流动;三是,红军主力配合全国人民抗日*具有重要作用,若到黄河以西处于偏僻之地就不行了。”

    张国焘见一计不行又生二计,他抛出了在甘南建立根据地的设想。这时,中央的电文来了,他拿着这份措词强硬的电文,一时显得心慌意乱,六神无主。看着电文中的第二条,这不是釜底抽薪吗?变相地剥夺了我对四方面军的指挥权。没有了军队的指挥权,我以后说话还有人听吗?想到此,张国焘的心都凉了。昔日大权在握,主宰一切的“太上皇”的权势亦将随之逝去。他想反抗,但此时的中央已不是去年一、四方面军刚会合时的中央了,他有一种回天无力之感。但他绝不会就此束手认输,他又盗用中共西北局的名义,向中央提出“在甘南建立根据地的建议”。可中央对此不置可否,来电只有硬梆梆的十几个字:盼遵照中央前次来电指示坚决执行。这一下,张国焘无计可施了。在召开的西北局会议上,众人一致同意按中央指示执行。无奈之下,张国焘只好随同朱老总北上延安,结束了他长期以来在四方面军中的家长制统治。

    一九三六年九月十八日,古老的会宁城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雄伟的城楼上红旗招展,花花绿绿的标语贴满四城,欢呼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的口号声响沏云霄。

    中央领导的车队进城了,顿使这个小小的县城沸腾了,锣鼓喧天,暴风雨般的掌声经久不息。红一方面军的指战员在红1师师长陈庚的带领下高呼着口号:“中国共产党万岁!”“红军胜利会师万岁!”“mao主席万岁!朱总司令万岁!……”三军将土无不激动得热泪盈眶。我有幸跟随主席来到会宁,见证了这一历史的辉煌。

    庆祝三军会师的会埸设在西津门内的文庙广埸,布置得相当气派。主席、洛甫、周副主席(周副主席率团秘密访苏刚回)、bo古、朱老总、xin弼时、pon德怀、张国焘、xu向前、陈昌浩、huo龙、萧克等领导健步登上主席台,马德海医生作为国际友人应邀亦在主席台就坐,他是唯一目击红军会师盛况的外国人。

    主席发表了热情洋溢、激动人心的讲话,高度评价了三大红军主力胜利会师的重大意义,号召全军官兵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迎接全国抗日新*的到来!

    接着,中央红军文工团与我师文工团的精湛演出,将节日的气氛推向了*。会宁,这个历史的古城一夜之间闻名天下,成为整个红军长征的终点!

    最快小说阅读 M.bQg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