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西安事变

基兵 / 著投票加入书签

藏书吧 www.cangshu8.com,最快更新雄师最新章节!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第四十一章:西安事变

    十二月二日,我回到了延安,向主席详细汇报了北线反“围剿”以及根据地的建设等情况。主席听后很满意,他告诉我说:中央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全力以赴做好统战工作,争取更多的人加入到逼蒋抗日的阵营中来。中央为加强你们那里的统战工作,决定派乌兰夫等几个蒙古族同志去你们那里,搞好与蒙古族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同时,中央还决定将你们这次反“围剿”攻占的几个地方让出来,包括集宁和大同,还给傅作义和阎锡山。听说你们这次又捞了不少好处,但一定要注意政策,对一般的民族资本家和工商业主都要加以保护,不得侵犯。我听了急忙解释说:“主席,这点请您放心。我们以前收缴的都是一些民愤极大的大官僚、恶霸、地主的财产;而这次收缴的主要是日本人的财产,日本人在大同、集宁等地开办了几家大型煤矿和不少的企业,有的还以此作掩护进行间谍活动。我们解救了近万劳工,缴获了大量的采矿机械设备以及大型柴油机、发电机等机器,这些都是我们苏区经济建设所亟需的。另外,我们还俘虏了几百采矿、经营等各种技术人才,其中有几十个精通日语的汉奸翻译;这对我军非常有用,特别是对我军的特种兵、侦察兵以及普通官兵,学一点简单实用的日语,对今后的抗日战争亦是大有裨益的。”

    “嗯,你的这个建议很好,我看你们的特种兵训练班,还有抗大的一些高、中级干部队开一点日语课很有好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嘛!”主席思考了一会赞赏地说道。

    离开主席居住的窑洞,我回到了抗大,又开始了千篇一律的教学生涯。不过,近段日子,我的主要精力都放到研究目前的局势上,我耽心不久即将发生的历史上最著名的事件一一“西安事变”,会不会如期发生。

    自三六年下半年以来,主席一直致力于实施逼蒋抗日的方针,争取国民党转向抗日。十月五日,主席写信给张学良、杨虎城二位将军,再次提出迅速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并请张、杨二人转告蒋介石速即决策,互派正式代表谈判停战抗日的具体条件。二十六日,m主席又亲率48名红军将领直接致信蒋介石,希望蒋介石毅然决然停止进攻红军的最后内战,率领全中国的武装部队实行抗战,以复活黄埔的革命精神,以恢复国共合作时反帝斗争的勇气。张、杨二位将军亦向蒋介石进言,劝蒋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然而这一切都碰了钉子。十二月一日,主席等人再次给蒋介石写信,要求蒋介石“化敌为友,共同抗日”,并告诫蒋介石“抗日降日,二者择一。徘徊歧途,将国为之毁,身为之奴,失通国之人心,遭千秋之辱骂。”但是,蒋介石还是执迷不悟,一意孤行。结果十一月份“最后五分钟”的决战,损兵折将,惨遭失败。可他并不甘心,在洛阳又作了一糸列军事布署后,于十二月四日再度飞抵西安,调集重兵,胁迫张学良、杨虎城继续“剿共”。

    十二月七日,张学良抱着破釜沉舟的决心再次劝谏蒋介石。两人争论了两、三个小时,张学良声泪俱下,蒋则大发雷霆。九日,西安青年学生为记念“一二、九”运动一周年,举行爱国请愿。为避免流血事件,张学良劝说学生们回去,并答应一星期内给予答复。当晚,张向蒋再次陈述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仍为蒋拒绝。张、杨二人见苦谏不成;于是,便决定“兵谏”捉蒋,逼他抗日,并作了具体部署:东北军负责到临潼捉蒋,杨虎城的第十七路军负责拘禁在西安城内的蒋系军政要员。十一日午夜,张、杨分别召集两军将领,宣布捉蒋决定及计划,并把“兵谏”指挥部设在新城杨虎城公馆,由张、杨二位将军共同坐镇指挥。

    十二月十二日清晨四、五点钟,东北军卫队营一连兵力在营长孙铭九的率领下,冲进华清池,与守卫的士兵展开激战。蒋介石从梦中惊醒,在侍从人员的帮助下慌忙逃走,结果越墙负伤,躲藏在骊山一块大石之后,捉蒋部队迅速搜寻,于天亮前发现了蒋,立即将他解送到西安新城大楼。与此同时,第十七路军也开始行动,迅速解除了蒋系势力的武装,控制了交通、通迅等要害部门,并扣押了陈诚、蒋鼎文、朱绍良、卫立煌、陈调元等二十几名军政要员。随后,张、杨二人立即向全国发出通电,解释“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委,并提出八项主张:(1)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2)停止一切内战;(3)立即释放上海被捕之爱国领袖;(4)释放一切政治犯;(5)开放民众爱国运动;(6)保障人民集会结社一切政治自由;(7)确定遵行总理遗嘱;(8)立即召开救国会议。

    张、杨在扣押蒋介石后,除公开发表通电外,还采取了如下一些军政措施:即撤销西北“剿匪”总司令部,成立抗日救国西北军事委员会;成立设计委员会,对张、杨二位将军负责,研究张、杨交办的事项;集中军队,准备迎击何应钦发动的军事进攻;释放政治犯,清除内部坏分子;并派代表前往各地,争取各地方实力派的同情和支持。另外,张、杨于事变当天,联名打电报给中g中央,邀请中g代表团去西安共商抗日救国大计,处理捉蒋的善后事宜等等。

    “西安事变”的突然爆发,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西安一时成为国内外关注的中心和各种矛盾聚集的焦点。

    蒋介石被扣押后,南京国民政府顿时群龙无首,乱做一团。在如何对待事变的问题上,出现了两种完全对立的主张。宋美玲、宋子文、孔祥熙等则为了蒋介石的安全,反对用武力讨伐,力主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而何应钦以及力行社、复兴社为核心的黄埔糸等,则主张武力讨伐西安,并调遣大军,逼近潼关,扬言炸平西安。宋美玲等严厉阻止讨伐派的军事行动,并积极寻找营救蒋介石的途征。因而两派之间的明争暗斗,异常激烈。

    英美两国政府,为了缑护自己在华利益,对日本侵略华北早已不满,深知中国内战爆发后,只会对日本更为有利,南京政权有落入亲日派汪精卫、何应钦等人的手中,故而积极赞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而日本帝国主义则对何应钦等人的军事行动极为支持,企图把事变引向国民党与张、杨及中g之间大规模内战,以坐收渔翁之利,实现其灭亡中国的野心。

    我从缴获的收音机中得悉“西安事变”的消息,心里如同放下一块大石头,叹息历史还是朝着原定的轨道运行。中央和主席在当天也得到事变发生的消息,既感到突然,又有点兴奋。当晚,主席找我去作了三个多小时的谈话,就当前局势进行了探讨,我将自己的一些想法向主席作了汇报。第二天,中央召开了*扩大会议。主席首先发言,他旗帜鲜明地指出:这次“西安事变”是有革命意义的,它的行动,它的纲领都有积极的意义,是应该拥护的。虽然事变是张、杨二位将军独自发动的,g产党没有参与其事。但是,事变是革命的、抗日的,同两广事变不同,没有任何帝国主义参与的背景,完全是站在反对“剿共”的立场上,对我们的友好是公开的,把我们从牢狱情况下解放出来,打破了以前被蒋完全封锁控制的局面。这对于争取蒋的内部和资产阶级也是十分有利的……

    接着,主席又全面深刻地分析了事变发生后的三种前途:(一)日本在南京政府造成傀儡政府,积极向革命进攻;(二)国内各地方派、南京政府各派转到西安方面,逼蒋停止内战,走上联合抗日的道路;(三)日本操之过急,更要使中国革命起来。面对如此复杂的政治局势,主席高瞻远瞩,洞察一切,不为一党私仇所困扰,从中华民族的前途和根本利益出发,以一个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大智大勇,沉着老练地驾驭全局,准确果断地作出判断、决策,排除一切干扰,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即坚决反对新的内战,主张南京国民政府和西安间于团结抗日的基础上和平解决;用一切办法联合国民党左派,反对亲日派,推动南京政府和蒋介石抗日;对于张、杨二位将军则给予支持和实际帮助,使之彻底实现抗日主张;因势利导地推动整个局势向笫二种前途发展。为贯彻此方针,中央和主席决定,由z恩来、bo古、yie剑英等人组成中g代表团,应张、杨的邀请,于十四日从延安出发,赶赴西安参加谈判。z恩来等人一到西安,立即与张、杨二人举行会谈。从会谈中了解到张、杨二人对蒋发动“兵谏”的真正目的,是迫使蒋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以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这与我党提出的政治主张是一致的,故而,张、杨二人与中g代表团很快便达成了共识,对中g代表团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一拍即合。三方还就东北军、十七路军和红军联合军事行动问题进行了磋商,达成“三位一体”,共应急变。z恩来将三方会谈的详细情况及时电告中央和主席。

    十九日,中央根据各方面的情况又召开了“西安事变”发生后的第二次政治局扩大会议。主席在会上作了重要报告,他强调说:“目前问题主要是抗日问题,而不是对蒋的个人问题。”“南京的一切注意力都集中在捉蒋介石的问题上,动员一切力量来对付西安,把张、杨提出的一切抗日主张都置而不问,更动员所有部队来讨伐张、杨,这对于抗日是非常不利的。”“我们主要是消弭内战与不使内战延长”,争取“变国内战争为抗日战争……”。基于对全局的分析、判断,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及中g中央发表了《对西安事变通电》,将召开的抗日救国会议改为和平会议,并倡议将会议放在南京举行,承认南京政府在全国的领导地位。同日,中g中央又发出《关于西安事变及我们任务的指示》,明确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四项方针。

    与此同时,在南京的宋美玲派遣曾做过蒋介石和张学良顾问的端纳,于十四日飞抵西安,向蒋代转了宋美玲的亲笔信及宋氏兄妹的意见;并于当晚致电宋美玲,报告蒋在西安平安无事的消息。同时,将张、杨二人甚盼孔祥熙、宋美玲来西安谈判的信息通报于孔、宋二人。经端纳的解释和劝说,蒋介石发现张、杨并无危害自己的意图,态度遂有所缓和。二十日上午,宋子文飞抵西安,向蒋报告南京情况,递交了宋美玲、孔祥熙写给他的信。陪宋来陕的郭增恺在与杨虎城的会见中,得知张、杨发动的事变的目的是逼蒋抗日,并知晓了中g对西安事变持和平解决之方针。郭增恺立即将得到一切的情况向宋报告,并代转中g方面的信息:中共未参与“西安事变”,主张和平解决。只要蒋改变政策,抵抗日本侵略,中g当全力以赴,号召全国拥护国民政府,组成抗日统一战线。

    二十一日,宋子文飞返南京,高兴地向宋美玲、孔祥熙等报告西安之行的收获。宋、孔等人听后面露喜色。次日,满怀希望的宋美玲在宋子文的陪同下,急急忙忙飞往西安,受到张、杨二位将军的热情接待。为了争取早日在释放蒋介石的问题上取得中g方面的支持和协助,宋美玲于23日和24日两次会见中g代表z恩来,同其进行长时间的谈话。z恩来代表中g向宋美玲坦率地申明和平解决事变的政治主张,宋美玲也明确表示赞成停止内战。于是,国共和谈的大门打开了。

    宋美玲、宋子文的从中斡旋,使得蒋介石同意了张、杨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并指定宋氏兄妹作为他的代表与西安方面进行谈判。经过一番唇枪舌剑的激烈交锋,双方达成了六项协议:(1)改组国民政府,容纳抗日分子;(2)释放上海爱国领袖及一切政冶犯;(3)停止“剿共”政策,联合红军抗日;(4)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救国会议,决定抗日救亡方针;(5)改变外交政策,与同情中国抗日的国家建立合作关糸;(6)其它的救国方法。蒋介石对六项协议表示认同,虽然不作书面签字,但提出以“领袖人格”担保;西安方面则以大局为重,对此亦表同意。

    随后,中g代表z恩来特地到蒋介石的住处拜会了蒋,向其说明中g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以及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蒋介石表示同意谈判的条件,并邀请z恩来去南京继续谈判。至此国共和平谈判获初步胜利。

    紧接着,释放蒋介石的事便摆上了议事日程。但在什么条件下释蒋,西安方面却出现了矛盾。张学良主张无条件的释蒋,而中共、杨虎城及张、杨的部下均主张有条件释蒋。对此,东北军和十七路军的高级将领联名给宋子文写信,要求中央军必须撤出潼关以东,商定的问题必须有人签字,才能放蒋走,否则他们绝不答应。面对来自西安方面和宋氏兄妹的双重压力,张学良担心时久多变,便决心尽快放蒋。他在未与杨虎城及中共商议的情况下,便匆忙陪同蒋介石夫妇及宋子文一行离开了西安。待z恩来闻讯后赶到机场时,飞机已腾空而起。蒋介石回到南京后立即背信弃义扣押了张学良。结果,张学良落得终生囚禁的悲惨下埸。

    二十七日,回到南京后的蒋介石,发表声明,意欲对口头诺言予以否认。主席对此立即给予回击,发表了《关于蒋介石声明的声明》,严厉驳斥了蒋介石的种种谬论,敦促他实行已经允诺的六项条件,明确指出蒋介石是因为接受了这些条件后才恢复自由的,希望蒋能“言必信,行必果”。同时,蒋介石亦迫于社会舆论及国民党内部的呼声,不得不履行自己的诺言。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达到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宣告了国内十年内战局面的结束,标志着由中国g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主席对此作出了高度评价,他在给xin弼时同志的电报中指出:“西安事变顺利的和平解决,成为开始在全国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与和平统一、团结御侮的新阶段,也走到全国统一战线的实际建立,举国抗战开始一个过渡的时期。”

    但是,在g产党和红军内部,对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看法不一,意见纷纷。特别是好不容易抓住了罪该万死的蒋介石而又把他给放了,有许多人思想都想不通,其中还包括一部分党内高级干部和红军的高级将领。对此,主席特地到抗大作关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报告和解释有关疑问。

    当时,有不少学员含着眼泪问,为什么不杀蒋介石,他欠我们的血债太多了,他杀了我们多少同志还有父老乡亲,就是将他千刀万剐,也难消心头之恨。

    主席语重心长地解释说:大家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蒋介石罪恶滔天,欠下全国人民无数的血债,大家要求杀他,无可厚非。不杀他,确实不能平息民愤。但是,蒋介石是不能杀的。在目前的情况下,杀了蒋介石,正中了日本帝国主义和亲日派的下怀。国民党中的亲日派正打着“讨伐叛逆”的旗帜,纠集大批军队开赴潼关,进逼西安,扬言要炸平西安,阴谋用这种手段置蒋介石于死地,以便取而代之。那么,各派军阀之间就会大打出手,相互争权夺利。必然给日本帝国主义一个最好的侵略机会,其结果是不言而喻的,即中国将会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如果仅仅从我们党的私仇出发,杀蒋介石来解恨,那就会忘记民族危亡这个大局。我们g产党人就是要以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为重,不记私仇,以德报怨,迫使蒋介石改变反动政策,团结一致,共同抗日。

    有学员问,不杀蒋介石,也不要这样快就把他给放掉,可以将他扣押起来呀?主席解释说,我们必须明白,这次抓蒋介石是出其不意,乘其不备,他的军事实力还原封不动地保留在那里。如果我们不杀他,把他放回去,通过谈判,逼他改变态度,把他的军事力量用到抗日上去,岂不是更好么!

    主席耐心地回答并筌释了学员们各种各样的疑问。当时有些人还担心:现在放了蒋介石,蒋介石回去后背信弃义不抗日怎么办?对此,主席作了深刻地分析。他说:日本侵略者、国民党内亲日派,他们惟恐我们不会杀掉蒋介石;而蒋介石又最怕死,在这种生死攸关的时刻,蒋介石会认识到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再加上宋氏兄妹的劝说,蒋介石肯定会接受张学良、杨虎城二位将军的抗日主张的。接着,主席就以陕北老乡赶毛驴上山的三个办法“一推、二拉、三打”的生动比喻,说明用对付毛驴一样的办法来对付蒋介石,拉他,推他,再不干就打他。只要拉得紧,推得有力,打得得当,驴子就会被赶上山了,故而蒋介石也就抗日了。

    主席的报告既生动形象,又发人深思,解决了人们思想上的种种疑虑。我听后建议学校校委会根据主席的报告,并结合当前的形势,开展一场深入实际的大讨论,以进一步统一全校师生的思想认识。学校采纳了我的建议,很快在全校兴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讨论,一时间课内课外、活动休息,大家谈论的都是这一热门话题。有分析、有争论,有探讨,大家越辫心里越明,越讨论越觉得中央和主席作出的决策是无比的英明正确。从而消除了党内和军队内的种种疑虑,统一了思想认识,激发了全校师生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的积极性。后来,这一经验被主席发现总结,在苏区各单位内广泛推广,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最快小说阅读 M.bQg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