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节

未知 / 著投票加入书签

藏书吧 www.cangshu8.com,最快更新人性的弱点最新章节!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魅力大男人一:困难是句无聊的话

    具有成熟心灵的人不会陷于自己的困难当中,而是勇敢地去面对它、接受它,然后想办法加以克服解决。他们不会去乞怜,不会绝望,也不会去找借口逃避。

    对喜欢规避责任的人来说,困难则成了最好的挡箭牌。你也许听过许多人把失败原因归咎于没有受过大学教育——对这些人来说,假如他们真正上了大学,他们仍能为自己找出许多理由。而一个真正成熟的人则不会如此,他们会想办法去克服困难,而不是找借口去规避困难。

    我十分欣赏一位名叫爱德华·道喜的人。他在我家附近经营一家租车店,专门出租高级客车。他很善于听人讲话,心胸开阔,又喜欢接受新事物,因此具备多项才能。有一天,我和他谈到一个话题,我们认为那些伟人和成功者通常也都是能够克服困难的人。接着,爱德华问我:“你听说过一位名叫纳达尼·包德奇的人吗?”

    我问他是不是一位对航海术相当精通的人。

    “不错,就是他!”爱德华说道,“纳达尼·包德奇生于1773年,享年65岁。他在10岁之前,大部分是以自修的方式学习,如拉丁文等。因此他能阅读牛顿的《数学原理》。到21岁时,他已经算是一位相当优秀的数学家了。由于他喜欢航海,又开始学习航海术。据说,在一次航程里,他教导全体船员如何用观察月亮与星座的关系来计算船舶的位置。后来,他写了一本有关航海术的书,并且成为经典之作。这对一个没有受过多少正规教育的人来说,实在极不简单,你说是吗?”

    我十分赞同爱德华的观点。包德奇的确是个不畏艰险、克服重重困难的人。也许没有人告诉过他:“要想当一名科学家,大学教育是不可或缺的训练。”因此,他能不顾一切向前冲,

    并且用自学的方式得到各种必要的训练。对纳达尼·包德奇或爱德华·道喜这类的人来说,困难只不过是一句无聊话。

    那么,贫穷会不会是失败最有力的理由呢?美国总统赫伯特·胡佛是爱荷华一名铁匠的儿子,后来又成了孤儿;ibm的董事长托马斯·沃森,年轻时曾担任过簿记员,每星期只赚两美元。这些著名的成功人士,都没有认为贫穷是他们的障碍。他们把所有精力都用在工作上面,因此根本没有时间去自怜。

    历史上,许多举世闻名的人物都有他们自己身体上的缺点。如:拜伦爵士长有畸形足,朱利亚斯·凯撒患有癫痫症,贝多芬后来因病成了聋子,拿破仑则是有名的矮子,莫扎特患有肝病,富兰克林·罗斯福则是小儿麻痹症的病患者,而海伦·凯勒更是从小就又聋又瞎。

    洛埃·史密斯曾写过一本极富鼓舞性的传记《一个完整的生命——在死神的门口》,写的是有关艾莫·赫姆的故事。艾莫·赫姆出生在俄亥俄州的享特维,当时他的医师如此说道:“这儿活下来的机会不大。”

    但是赫姆还是活下来了。虽然90年来,他因右半身严重受伤而时常痛楚不已,但他还是没有向死神屈服。由于他不能从事劳力工作,便转而努力阅读。1891年,也就是他28岁的时候,他成了卫理公会的传道师。他曾历经两次致命的事故,都没有因此而失去信念,反而引起有名的巧克力制造商约翰·惠勒的注意,在经济上加以援助。几个月之后,这位倒在死神门口的传道师,顺利地出了院。

    艾莫·赫姆开始兴建教堂、募捐传道基金,并时时协助当地的学校和医院。这名“单肺传教师”募集了将近300多万美元,以从事他认为有意义的慈善活动。到了69岁的时候,他“告老退休”,但还是继续不断工作。他又举办了上千次的讲道、写了两本书、为教会和其他慈善机构募集了50万美元,并且担任20余所专业学校的董事,个人并曾捐助5万美元以兴建在加州大学附近的一所教会。

    艾莫·赫姆从不知“缺陷”这两字的意思。他只知道自己有生命,而且这生命有个目的。他已把自己有生的90多岁充分使用,并使自己的姓氏成为“勇气”的代名词。

    萧伯纳对那些时常抱怨环境不顺的人很感不耐烦。他说:“人们时常抱怨自己的环境不顺利,因此使他们没有什么成就。我是不相信这种说法的。假如你得不到所要的环境,可以制造出一个来啊!”

    假如别人有两条腿,而我只有一条腿;假如别人富有,而我比较贫穷;假如我长得胖、瘦、美、丑、金发、黑发、害羞或进取——无论哪一点使我与众不同,都很可能成为我的缺陷——只要你自己这么认为!

    我记得好几年前,纽约卡内基训练班里有个身材瘦小、年纪已74岁的女学员,她坦然承认不知该如何度过自己的余生。

    这名女学员曾当过教员,一直到强制退休才停止。她的储蓄不多,因此必须时时保持忙碌,这对经济和精神上都十分重要。由于她曾担任过教员,有很多教学经验,因此便到各个幼稚园去讲故事。她的故事都经过特别挑选,并且用幻灯片来加强效果。

    听了她的话之后,我鼓励她把这当做事业来做。

    也许受了我的鼓舞,这名女学员开始展开了她的晚年事业。她知道,年纪并不是一种障碍和缺陷,相反的,由于多年的教学经验,她现在更有能力把故事讲得更好,更动人。

    她先去找“福特基金会”,因为这个组织一直很积极推动文化工作。她把计划写下来,内容包括许多为幼稚园学童所设计的故事节目。她不仅用口讲,并且拿东西让大家看,因此很容易被接受。她充满温馨和富有戏剧性的讲述方式,使她大受欢迎。

    如今,这名女学员已把自己的热忱和信心带到美国各地,并把欢乐带给成千上万个孩童。她不愿让自己的年纪成为障碍或偷懒的借口,她不说:“我太老了,没有办法工作谋生。”

    相反的,她重新评估自己的能力和经验,然后把构想付诸行动,因此做得非常成功。对这么一位74岁的人来说,成长并没有使她变老,而是变得更成熟。年纪对她不但不是缺陷,反而是一大动力。

    看最新章节

    魅力大男人二:打碎顺应主义的避难所

    假如我们真的成熟,便不再需要后退躲进怯懦者的避难所里——去顺应环境;我们不必躲在人群当中,不敢把自己的独特性显现出来;我们不必盲从别人的思想,而要凡事有自己的观点。

    坚持一项并不获人支持的原则,或不随便迁就一项普遍为人支持的原则,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当一个不随波逐流的人,并愿意在受攻击的时候坚持信念到底,的确需要极大勇气。

    年轻人或涉世未深的人,常常会害怕自己与众不同……无论是穿着、行动、言谈或思考模式,都尽量与自己所属的圈子认同。家里有青少年的父母,最害怕听到这样的话:“莎莉的妈妈都让她搽口红。”“别的女孩像我这样的年纪,都和男孩出去约会了。”“老天爷,你们

    要我当个老怪物吗?没有人会在11点钟以前赶回家的。”如此等等。

    小孩喜欢与同年龄的人做相同的事,他们很在乎朋友或玩伴对自己的看法。他们需要被自己的同伴接受——这是他存在的最重要证据。假如这同伴之间的标准与父母的标准发生冲突,对他们也会造成极大困扰。对身为父母的人来说,这也正是最让他们头痛的地方。

    但一般人——像你和我,或隔壁的邻居——便常常摇摆于各种团体的压力之间。因为我们认为:假如有那么多人反对,想必是我们错了。我们的信念常常被绝对多数所压倒。当大多数人反对我们的时候,我们会对自己的判断失去信心。

    也有人认为:那些不随波逐流的人,通常是一些古怪、喜欢哗众取宠或喜欢标榜“与众不同”的人。我们不会以为一个留胡子的人,或一个在大街上打赤脚的人,或穿着t恤参加正式宴会的人,或在剧院内抽雪茄的女士,是一些喜好自由的独立人士,反而会以为他们像动物园里的猴子一般,文明程度不甚高明罢了。

    “要想成为真正的‘人’,必须先是个不盲从因袭的人。你心灵的完整性是不可侵犯的……当我放弃自己的立场,而想用别人的观点去看一件事的时候,错误便造成了……”

    这是最不盲从的拉尔夫·瓦多·爱默生所讲的名言。这对喜欢强调“由别人的观点来看事情”以增进人际关系的人来说,无疑是一大震撼。

    也许,我们可以把爱默生的话作如下诠释:“要尽可能由他人

    最快小说阅读 M.bQg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