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节

未知 / 著投票加入书签

藏书吧 www.cangshu8.com,最快更新人性的弱点最新章节!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好推托者:人性的酸葡萄效应

    真心的赞扬是力量。“伊索寓言”里有这么一则故事:一双非常饥饿的狐狸在林中觅食,好不容易发现在不远的

    葡萄架上挂满了一串串葡萄。狐狸十分高兴,跑了过去。但葡萄架太高,不管狐狸用什么办法,都摘不到葡萄,它只得放弃,并以很不屑的口吻说:“那些葡萄真酸,我才不爱吃呢!”然后怅然而去。

    欲求不满更多表现在工作岗位上,在办公大楼林立的地区,只要在进餐时间走进餐厅或咖啡厅,一定可以听到一些人发泄对工作不满或分配不平的情绪。这类话题集中的程度,有时竟然使你怀疑,这些上班的哥儿们是否就没有其他话题可说。但也正因为如此,常使人感到被安排到公司组织里的人非常脆弱,他们在放手说不平与不满时,竟都成为不自觉的行动。不,这也是由于长期压抑的结果。

    出现于言词不满和内心真正的意识往往也有不同之处。有时,表面的言词是一种借口,而内心的想法却是另外一回事。对二者的关系,一位瑞典学者曾作过一项有趣的调查,他以将近两百名女性职员为对象,作面对面的谈话,结果发现越是对工资不满的人,也越是无法热衷于工作的人。她们口头上虽说因为工资低而无法热衷工作,实示上她们讨厌本职工作的情绪完全超过对工资的不满。

    这种说法,与伊索寓言里的狐狸的逻辑相同,狐狸因为没能吃上葡萄,失败的痛楚和自卑作怪,急于要找个正当的理由开脱,不说自己无能反说葡萄酸,堂而皇之地溜走。心理学上将这找借口为自己的错误开脱的行为称之为寻求“合理化”。如果你周围有一遇机会就抱怨待遇低的人,其人必如伊索寓言中的狐狸,“吃不到葡萄而说葡萄酸”,以工资低为名,使自己工作不负责任的事实“合理化”。

    在现实生活中,“酸葡萄”方式是到处可见的。

    一位男士不得已与一位相识多年、年轻漂亮的女友分手。旁人问他,他反而以一副不屑的口吻说:“那女孩太轻浮,每次约会都要迟到三十分钟以上。反正我觉得若和这种女孩结婚,一生一定不会很幸福……”

    他这样说,从表面上看来十分“合理”。但细细推敲,尽管他所说的话有一些可能属实,他的整体态度仍使人怀疑他跟那位女孩分手是否真是他的本意?也许他对那女孩一点也不讨厌,只不过是被她抛弃。为了顾全自己的脸面,他便要寻找或编造些“合理”的托辞。其内容无非是对方如何不好,自己如何如何讨厌对方,等等。

    别人当了科长,而自己却还是一个普通的员工,就会说:“当科长太累了,尤其在我们这个公司里,要操那么多的心,人都老得快。就是请我当我也不当。”——其实,也许他心里想当科长都快想疯了。

    没考上学校,便会说:“学历有什么用?不就是名声好听吗?”“幸亏我没考上那所学校,否则一定会染上某些坏思想,影响就业。”

    还有些女士,高价买了件商品后,却又在其他地方发现原来可以用很低的价钱买到,但又不愿意承认自己受骗,于是强辨道:“那么便宜,一定是假货。”

    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故意找些所谓“正当”的“合理”的理由来搪塞的“酸葡萄”推托方式。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明明喜欢一样东西,因为得不到,就有意丑化它,歪曲

    事实真相,并公开表示自己不喜欢它,用一种所谓“合理化”的“正当”理由来掩饰自己没本事的弱点,借此顾全自己的脸面。

    你是否认为你比印度人优秀?你可能会那样想,但亿万的印度人也可能认为,他们比你优秀,因此,他们可能不屑一碰那被你这个异教徒玷污过的食物。

    你是否认为你比爱斯基摩人更优秀?你也很可能会那样想,但你是否真的想知道爱斯基摩人对你的看法?在一些爱斯基摩人中,有一些当地的流氓,好吃懒做,一文不值。爱斯基摩人称他们为“白人”——这是他们最轻蔑之词。

    你是否读过赫尔·凯恩的小说《基督徒,裁判官,曼岛人》?成千成万的人读过他的小说。

    他是一位铁匠的儿子,一生中所受的学校教育不超过8年,但是当他去世的时候,是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富有的作家。

    赫尔·凯恩喜欢诗词,他博览了但特·罗塞蒂所有的诗。他甚至写了一篇演讲辞,歌颂罗塞蒂的艺术成就——而且送了一份给罗塞蒂本人。罗塞蒂可能对自己说:“作为一个年青人,对我的才华会有这么高的评价,他必定聪明绝顶。”因此罗塞蒂就邀请这位铁匠的儿子到伦敦来担任他的秘书。这是赫尔·凯恩一生的转折点。以他的新身份,他遇见了当代的一些著名的文学家,从他们的忠告中得到好处,从他们的鼓励中得到启示,他开始了写作生涯。

    他的故乡张里巴堡在曼岛上,现已成了来自天涯海角的人的旅游圣地。他的遗产有250万美元。

    但——谁知道——他也可能一文不名默默地死去,如果不是因为写了一篇文章赞赏一位名人的话。

    这就是真心诚意地赞赏所发出的力量,惊人的力量。

    闪烁于表面的言词,往往是为内心的错误想法寻求“合理化”的借口,正如伊索寓言里的狐狸,吃不到葡萄而说葡萄酸,以便堂而皇之地溜之大吉。

    看最新章节

    名人的“背光效果”:自卑与对权威的憧憬

    爱借用名言、格言的人,多半是权威主义者,是借助权威来提高个人说话的说服力。“哈罗效果”也是一种“背光效果”。

    其次要谈的是借用语。人们经常都是用自己的语言在说话,但无意识中,很多人都喜欢借用

    别人所说的话来表示自己的意见,这是一种自我扩

    最快小说阅读 M.bQg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