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节

未知 / 著投票加入书签

藏书吧 www.cangshu8.com,最快更新医用本草纲目最新章节!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艾

    艾生长在田野间,到处都有,但以覆盖在道上及向阳的为最好。初春遍地生苗,茎似蒿,叶背呈白色,以苗短的为良。

    艾

    叶

    味苦,性浊,无毒。

    主要用于灸百病。也可煎服。主吐血腹泻,阴部生疮,妇女yīn道出血,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使人有生育能力。煎时不要见风。

    实

    味苦、辛,性暖,无毒。

    主治耳聪明目、轻身,使人肌肤润泽,精力旺盛,不易衰老,疗一切鬼气。助肾强腰膝,暖子宫。

    治风虫牙痛:化蜡少许,摊在纸上,铺开艾叶,用筷子将艾叶卷成筒,烧烟,左右熏鼻吸烟满口,呵气,即终止肿消。

    治鼻血不止:用艾灰吹入鼻中,也可将艾叶煎服。

    治盗汗不止:用熟艾二钱,白茯神三钱,乌梅三个,水一盅,煎八分,临睡前温服。

    治中风口歪:用五寸长的苇筒,一头放入耳内,四面密封,外用艾灸次。患左灸右,患右灸左。

    治咽喉肿瘤:用青艾和茎叶一小把,用醋捣烂,敷于喉上。

    治传染病、流行病期间空气消毒:艾叶,苍术各适量。关闭门窗,点燃艾叶熏烟。艾叶对腺病毒、鼻病毒、疱疹病毒、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有抑制作用。

    治痛经(属虚寒者):艾叶9克,香附10克。煎水加红糖少许服之。

    治胎动不安:艾叶9克,苎麻根30克,苏蔸10克,鸡蛋2个。水煎去渣,食蛋喝汤。

    治婴儿受寒腹痛:艾绒一团。取艾叶5克,烘干,揉搓成绵状(艾绒),填敷脐孔,棉垫纱布覆盖,胶布固定。

    治预防小儿肠胃病:细艾绒适量,砂仁6克。取纱布若干,缝制两个肚兜,大小以能覆盖住婴儿的胃脘部和下腹部为度,装入艾绒和砂仁(研细末)。婴儿出生后,将艾绒肚兜贴身佩带于腹部,用宽松的棉带固定,两个肚兜交替使用,换出的肚兜用微火烘干。从出生使用到满月,昼夜不离身。有增强脾胃抗御风寒和消化、吸收能力,减少肠胃病的作用。

    治习惯性流产:陈艾叶15克,鸡蛋1枚。将艾叶、鸡蛋同放砂锅内(忌用铁锅),加水煮熟。从确诊早孕后开始,每日1次,连服7天。以后每月定期吃1次,每次吃鸡蛋2枚。

    看最新章节

    龙胆

    龙胆为龙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龙胆和三花龙胆或东北龙胆的根。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以东北各省产量大,质量佳,习称“关龙胆”。

    秋季采挖。晒干,切段。生用。

    龙胆草

    味苦,性寒,无毒。

    清热燥湿,湿热黄疸,白带淋浊,阴肿阴痒,湿疹;泻肝火热盛生风,肝热胁痛;肝火上炎。本品苦寒沉降,清热燥湿而以清肝胆及下焦湿热见长,又以清泻肝经实火功效为著。可用治湿热黄疸、湿疹疮毒,以及淋浊白带、阴肿阴痒之下焦湿热证;又用治目赤头晕、耳聋耳肿、胁痛口苦等肝火上炎证;以及惊痫抽搐之热盛引动肝风证。

    龙胆

    治于肝经湿热之黄疸:龙胆、茵陈、山栀水煎服。用于湿热下注所致白带黄稠、小便淋浊、阴肿阴痒、湿疹疮毒等证,多与苦参、黄柏、车前子等,也可配以山栀、木通、车前子、黄芩等配伍。

    治于肝热盛生风,高烧不退、惊厥抽搐:龙胆、钩藤、黄连、牛黄、青黛等配伍,共奏清肝息风之效,如凉惊丸;用于肝热盛之胁痛口苦,或肝火上炎所致头痛目赤、耳聋耳肿等证,多与芦荟、大黄、山栀、青黛等配伍,如当归龙荟丸,也可用龙胆泻肝汤。治目赤肿痛,还可以龙胆汁合黄连浸汁点眼。

    治伤寒发狂:草龙胆为末,入鸡子清、白蜜化凉水服二钱。

    治肝胆经实火湿热,胁痛耳聋,胆溢口苦:龙胆草(酒炒)、黄芩(炒)、栀子(

    最快小说阅读 M.bQg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