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八章 改元昭武

风吟长空 / 著投票加入书签

藏书吧 www.cangshu8.com,最快更新江湖掌门人最新章节!

    笔下文学【 www.bqg8.cc】,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showmn5();</script></div>

    <div align="center"><script src="/Ads/txttop.js"></script></div>

    <div class="adread"><script>show_read();</script></div>

    这顿御膳硬是让来训人的皇后没能得逞,至于她是不是还有什么别的目的常威却不知道,吃完饭又商量了一点下午的事情后,皇帝要睡午觉了。

    凌晨五点上朝,四点就得起床,到中午都小半天了,不睡个午觉谁都撑不住,当然常威撑得住,出乾清宫的时候,客印月勾勾搭搭的对他说,干得好。

    把皇后的面子驳了一点,让客印月很是高兴,常威无心掺和内宫争斗,索性溜出来,去古今通集库瞅瞅。

    古今通集库在东华门南边,东南临紫禁城墙,西有蜿蜒而过的内金水河,是一处独立院落。院东有大库五间,南侧有大库十间,均为黄琉璃瓦硬山式顶,内设上下两层。

    库前石碣有“古今通集库”五字。嘉靖时,文渊阁藏书数百万卷,皆宋金元三朝所蓄,因火灾,便将书籍移到通集库储藏。

    常威如今是朝廷里有名的红人,守门的太监和上值卫士都认得,一个个殷勤的不行。

    “国公爷,您安坐,要查什么书,咱们帮您搬来。”

    常威依旧是银子开路,抖手丢出一把百十两的碎散银票,“爷不看什么经史子集,历代典籍,给爷找些杂书。”

    既有凶威恩宠又有银子打底,太监头子那谄媚的脸都笑成菊花了,“成成,国公爷坐着喝口茶,咱们这就去搬来。就是,嗯,小的多嘴问一声,国公爷要看那一朝的,或者是那个人的书,毕竟杂书也有十好几万册,您就当怜悯咱们了。”

    “是我考虑不周!”常威笑笑。

    太监头子连声道:“不敢,是小的们给爷添麻烦了。”

    这叫什么事儿?我来找东西别人还要低声下气的赔罪?权势果然是个好东西啊!

    常威端着茶碗想了想道:“北宋黄裳、前朝姚广孝、郑和、张三丰、戚继光等人的典册,还有兵书,都找一些来吧。”

    太监头子应声而去,半盏茶时间三五十套著作就摆在常威面前的圆桌上了,仔细的翻了大半个时辰,除了葵花宝典、太极神功和一般的少林武功之外,并没有多余的收获,直到午朝之时,常威才心有不甘的叹息一声,转身出了古今通集库。

    “这个收获真是太少了,葵花宝典又不能练,太极神功如今也用不着!”

    摇摇头一边走路,一边分出一道神魂继续在轮盘中用一点声望值抽奖。

    古今通集库就在内阁边上,常威正好碰上袁可立和常宽结伴出来。

    “三弟这是去了哪里?”

    常威笑着回应,“找几本兵书看看。”

    他找戚继光的书就是掩人耳目用的,这倒让袁可立和常宽夸了他一通。

    下午的廷议将决定内阁首辅人选,所以,大家都来得很早,不过,在大家心里,这一切大概是没有悬念了,因为皇帝走的时候叫了常威。

    果然皇帝一到,立刻宣布:任命袁可立为中极殿大学士内阁首辅,常宽则接了武英殿大学士的位子。

    这一下,常威的势力就压过权倾天下的阉党和苟延残喘的东林党,成为朝廷第一势力了,不过,这只是表面现象,要想真正压过阉党,还需要很长时间。

    内阁定下来,下一件就是移民实边、在塞外设置郡县的事情了,这下又引起华夷之辨这件大事。

    这就需要常威这个当事人来应对和辩驳了,不过,他对此做了详细的功课。

    此时说起来是毫不含糊:“何为华夷之辨?”

    华夷之辨,或称“夷夏之辨”、“夷夏之防”,用于区辨华夏与蛮夷。古代华夏族群居于中原,为文明中心,因此逐渐产生了以华夏礼义为标准进行族群分辨的观念,区分人群以礼仪,而不以种族,合于华夏礼俗者并与诸夏亲昵者为华夏、中国,不合者为蛮夷、化外之民。

    历史上“华夷之辨”的衡量标准大致经历了三个演变阶段:血缘阶段,地缘阶段,衣饰礼仪等文化衡量标准阶段。

    最早在周朝,华夷之辨或曰夷夏之辨就已经出现在明文的典籍当中了,以周天子为中心等而次之,经典的表述就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具体表现为,以周天子为核心,向内、向外辐射,并以血缘亲疏封建诸侯的体系。在这一文化体系当中,周天子居于等级最高的位置,公侯伯子男等而次之,并建立封国,封国以外,又有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生番熟番,再等而次之。

    实际上在分封的过程,夷夏的主要区别在于其是否接受中原的礼乐制度,而不是族类区分。

    众所周知的问题是,周以及周天子坐天下靠的是战争,这并不符合儒家的价值观,所以在春秋战国,不管你有没有道理,只要你够暴力,只要你能通过暴力入主中原,那么不管你是什么身份,在旧体系当中是什么地位,都可以南面称孤。

    而只要你能南面称孤,也就不在乎你是蛮夷、强盗。既然臣下可以称孤,蛮夷又有何不可呢?因为天下其实不是天下人的天下,而是天子的天下。既然如此,最关键的就是两点:一要有强有力的武力,二要入主中原。前者是手段,后者只要能够进入中原传统上的诸夏之地,就有了法理。

    从武王伐纣的治乱更替,周期循环开始,有了被周天子视为蛮夷的楚军观兵周疆,问鼎中原;有了为周天子牧马的秦人弑杀最后一代周王,而建立秦朝,称皇帝;有了刘邦称帝;有了汉末三国汉献帝禅让……

    被周人蔑称的蛮夷楚人来了,蛮夷与汉人通婚的子孙秦人来了,做臣子的来了,五胡乱华的蛮夷又来了,蒙元的蛮夷来了……

    说完历史,又转到如今,“到了大明,得益于发达的工商业和航海技术,朝廷和读书人普遍都有宏大的眼界,开阔的胸襟。”

    “很多人认为:天下之国,不下千百,中国只不过是这千百个国家中的平等一个,天象之变并不是上天偏心,不会单独照顾中国,古人高于今人,中国胜于外国。是眼界逼仄。”

    因而,大明的读书人对天下的认识已经相当开阔,眼界已经相当的宏大。不再把目光仅仅局限在中国本土,从利玛窦,汤若望这些人口中充分了解了欧巴罗诸国;也知道按地图而论,中国居亚细亚十之一,亚细亚又居天下五之一……对世界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

    自洪武以来,明廷对“四夷”的接纳和赏赐远大于进贡。女真人、鞑靼人等关外胡人由于生活苦寒开始南下,与新建立的汉族明廷接触,对此,明廷采取了极其宽大的方式、以一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宽厚仁和,接纳安置了他们。

    明廷给予他们的待遇,甚至远远高于对汉人的待遇。具体有五点:

    一,优待安置,供给赏赐,有求必应——络绎不绝、衣衫褴褛、充满渴望的归附者蜂拥进入大明。

    二,自由来去——对于南下归附的胡人,朝廷还让其自由来去。汉人无朝廷文书出境就是重罪,而女真鞑靼出境却是自由往来,比汉人自由得多。

    三,税赋俱轻——建州毛怜等卫夷人降附,安置安乐、自在二州者,不差不粮,亦不委任以事,也就是说,女真人在大明享受超国民待遇。

    四,设立互市——设立互市只使九边小程度地减少战乱,却极大解决了南下归附者的日常生活需要,而且还有避免天灾损失的作用。

    五,授官世袭——鞑靼、女真等当地官员一律世袭,只要不反叛就不会剥夺。

    另外,朝廷对女真人的救济帮助一直存在,从永乐一直到万历四十五年,可谓仁至义尽。而讽刺是,在万历四十六年,白眼狼努尔哈赤就公开宣布所谓七大恨,起兵反叛。

    讲完这些,常威话锋一转:“总而言之就是,朝廷对蛮夷太仁慈太善良了,因而,王在晋大人的坚壁清野,饿死女真人战略无法实现。然而,讽刺的是在我们强盛的时候,边将们对鞑靼和女真人肆意杀戮。但朝廷诸公却认为杀戮不仁,不符合堂堂上国的气度,可朝廷诸公又认为没必要占领他们的苦寒之地,更不必教化他们。问题是,那些地方又太过紧要,所以朝廷又必须占领。因而,秦汉唐对塞外草原的政策是设郡县,移民实边,永久统治,我大明却是一通狠杀,然后设卫所驻守,这种策略既浪费钱财兵力又效果低下,简直无比矛盾,无比愚蠢!”

    这就是大明朝华夷之辨的恶果,文官替前线武将做出最终判断的恶果。

    在大明朝最强盛的时代,文官们认为蛮夷没有教化的必要,甚至连塞外那些苦寒之地也没有占领的必要,但事实是不设置大宁、东胜等七卫,鞑靼人可以肆无忌惮的冲击长城。

    无奈之下,朝廷最终设置了大宁、东胜等七大卫从关内调兵驻守,但这些地方的确是苦寒之地,中原士兵很难适应气候和饮食,最关键的一点是军饷又不高,谁愿意去那破地方提心掉胆的玩命啊?

    加上那些卫所的粮饷、装备都要从关内调过去,耗费的钱财实在太多,朝廷里撤兵的声音极大。而前线的士兵和将官又是怨声载道,撤销卫所的议论基本上没断过,最后,在种种因素之下,只能撤兵。

    而以前的秦汉唐等强盛朝代,都是移民实边,用优厚的条件让中原汉人进入塞外草原,过着半游牧半农耕的生活,二三十年之后,他们既有游牧民族的强悍和武力,又有汉人农耕的技术和礼仪,从而影响许多游牧民族进行汉化、定居。直到王朝衰弱,游牧民族起兵造反的时候,朝廷才会撤回边民,放弃塞外领土。

    两厢里一比较,这两种做法孰优孰劣,真是高下立判了。

    常威这话一说完,立即引起一阵愤怒的喝骂。

    “狂妄!”

    “我大明朝二百多年,难道没有一个人比得上你的吗?”

    “你辱及太祖、成祖,辱及了历代祖宗,太放肆了!”

    “皇上,请将这等狂徒罢官下狱问罪!”

    “还没说完!”常威叫了一声,继续说道:“既然你们不服气,我就简单的说一下大唐和大明的塞外策略对比吧!”

    “在唐代,边塞往往是这样一种情况:汉人杀进漠南,就地筑城移民实边,汉人都督、都护带领汉军进驻城塞,投降的胡人驻守在城塞附近放牧,随时受命征战。”

    “然后漠北想要造反的人去请示可汗:让我们赶走这些可恶的汉人,恢复祖先的荣光吧!”

    “可汗会说:你们是白痴吗?人家驻守在要塞里,周围还有一堆虎视眈眈的回鹘人,这些狗腿子随时都想砍了我的脑袋,拿我的头盖骨当酒碗,还有下面的小部落也在等我们犯错,好去向汉人将军邀功。我拿什么反?”

    “最终被步步蚕食的漠北游牧民族,在武力威胁和中原商品的诱惑下,只得移居漠南,受汉军节制,做朝廷的鹰犬。”

    “这时候,想造反的人又说:可汗,现在我们移居漠南了,周围都是自己人,城塞里的汉人很少,机不可失,咱们反了吧!”

    “可汗又会说:你们是白痴吗?谁告诉你城塞里的汉军少的?那些移民过来的半游牧汉人,随时都能组成一支上万人的骑兵大军,而且,咱们的部落里都是汉人监军,更何况咱们生活在汉人边镇节度使的控制范围内,密谋随时都会泄露,到那时,周边上千里范围内的汉人、充做鹰犬的胡人、不怀好意的部落,都会来围捕咱们,甚至都不用汉军出手我就死定了!造反?找死还差不多!”

    说完唐朝边塞的情况,常威问大家可有异议?这些都是史书和历代奏折上流传下来的事情,根本没有假,在座的基本上都是进士,这些情况还是知道的,谁也无法反驳。

    常威又开始说大明的情况:“我大明没有统治塞外草原的意志,所以,军队一到,就是:杀杀杀,全部杀光,能带走的带走,带不走的全烧光,他娘的给我狠一点,我们要比鞑子更凶残!嗯,鞑子皇后的大饼脸不好看,不过皮肤好白,我喜欢,哇咔咔咔!”

    这么直白和粗俗的话语让官员们猛翻白眼,很多人都哭笑不得,皇帝更是向常威投来一束愤恨的眼光,显然,皇帝陛下想到他上了苏泰的事情。

    常威却得意洋洋的说道:“鞑靼部落一看这个架势,降的降,跑的跑,几乎是千里无人烟。然后有人说了:大人,我们在这里修个城塞,派点兄弟过来,永远监视此地,如何?”

    “带兵的将官说:上头说,这个破地方油水这么少,又冷的要死,修城塞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就不要干了,干好了也是下一任的功劳,又落不到我头上,不修!把这些野蛮人,杀回茹毛饮血的时代就可以了。”

    “还有,以前修的那些破要塞也都撤了,省下一笔银子阁老们会喜欢的。以后,上头一开心派我们来这里杀一通,不开心也派我们来这里杀一通,根本不用守!”

    这种赤果果的讽刺和揭露,又引的众官员一阵抗议。

    “鞑靼那边却是:大汗,你不是接受招安,要做永远的忠顺投降王吗?为什么又要带我们去打汉人?”

    又有人笑了,忠顺王就忠顺王,什么叫教忠顺投降王?这常威是说书的吧?

    “鞑靼可汗说:黄金家族的荣光不容玷污!招安只是缓兵之计,汉人的势力又没过长城之北,中原花花世界,钱财如山,美女如云,丝绸如海,怎么能不去抢?就算打不过咱们还能跑嘛,大不了再接受招安就是了!”

    “然后,朝廷接到的战报都是这样的:鞑靼入侵,但是没能过长城,长城真是大杀器,那群蠢货撞了个头破血流,太过瘾了!”

    “朝廷里一片欢笑:那群野蛮人哪有本事过长城?就算打进来,也是抢一通就跑,没什么威胁。来来来,大家开个庆功宴,向皇上要官要爵要赏赐吧!”

    “大概就是这样了!”常威前一番话还只是整体评论了一下大明的塞外政策,这一番却是指名道姓的骂人,将战火直接烧到了内阁、六部和五军都督府,这下真的是惹众怒了!

    一时间口水差点将常威淹死,他却老神在在的坐在那里,专注于神魂中的抽奖轮盘,等大家骂累了,才抛出自己的塞外策略。

    一,优待汉人。

    恢复秦汉以来的郡县,后套朔方、前套九原、云中以及鄂尔多斯的定襄、西河、东胜等故城全部筑城。常威从庆王手里得了好几百万银子和粮食,够撑好几年,根本不需要跟朝廷要银子,实际上如今朝廷也不缺银子。

    劳力就是那五十万甚至后续更多的流民,如此一来,不但解决了流民作乱的问题,还不需要强制移民实边,实在是一举两得的大好事。

    城堡和附近定居的汉人,以及其它异族全都归设在城中的官府管理,大批迁到关外的汉人,全部予以优待。开垦土地,圈占牧场无需纳税。

    但每家每户需要有分工,比如:老大农耕,老二游牧,老三当兵,老四做工等等,要用政策强制形成一个平衡、多彩的世界。

    而且,朝廷官府在草原上用兵的时候,每户至少出一名丁壮、自备战马武器从征,形成全民皆兵制,长此以往就能完全与马背上的民族对抗了。

    并且,禁止教授牧民先进技术比如:冶炼、采矿等;禁止牧民读书上学,设立牧民户籍,严禁牧民经商、做工,祖祖辈辈只能放牧;草原贵族不准请汉人先生。

    鼓励汉民娶牧民为妻妾,但禁止汉女嫁给牧民,哪怕妓女都不许,更禁止取牧民名字等等。通过严格、细致的律法来隔离牧民与汉人进行文化技术交流,严格的游牧界限会强化草原民族的生态封闭性,使他们无法获得汉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始终处于游牧地位,不得发展进步。

    二是旗界封闭,众建以分其力!

    在草原上进行府县和旗并行的统治,在额哲汗之外,根据各部落贵族地位高低和对朝廷的效忠程度、功劳大小,分别授予大小不一的王公侯伯子男等各种爵位,使他们享有各种特权。例如马烈、卓启振、拔都拜虎和他们的手下等人。

    按照这个分封策略,二千里漠南草原将会出现大大小小三百多个旗,在外游牧的部落按山川河流等划分领地,归旗主统领,各旗都有自己的牧场,严禁越过领地游牧,否则将予以严惩。

    如此以来,手下人口最多的贵族也只会拥兵万人,各旗主不得私自联络,进城、互市、朝贡的路线都要严格划分,要将贵族们圈养起来,让他们腐化堕落,脱离自己的子民。

    朝廷也要设立专门管理塞外王侯的衙门,随时对他们进行监控和拉拢。

    至于第三条“拔高黄教地位,崇释以制其生育”的策略常威没有公开说,但会暗地里执行。

    这一条是:大力提倡出家,朝廷赐给和尚、喇嘛各种封号,绸缎、瓷器等奢侈品,无需生产,地位优越,鼓励牧民出家为僧,以黄教不能娶妻的教义,长此以往,人口必然下降,而塞外汉人绝对不容许出家为僧。

    这种政策看似非常优待,但一方面笼络圈养其贵族,另一方面会让大量的牧民如同羔羊一样软禁在羊圈里,同时用喇嘛让许多人变成寄生人口。

    这一套搞个二三十年,整个漠南草原凶悍的游牧民族将被制服成了一个一蹶不振,不相统属,人口下降,贫穷落后,没有英雄豪杰,没有一呼万应大人物的弱小民族,将再也没有威胁汉人的能力,困扰汉人上千年的草原游牧民族将会被彻底肢解。

    这些套路太狠了,是灭种的绝户计!一抛出来会被这些死脑筋的理学家们喷死的,因为这不符合儒家的教化,太过残忍了啊,堂堂上国,怎么能干这么残忍的事情?这根本不符合仁义之道啊!难度太大了!所以,偷偷进村打枪的不要,或者叫闷声发大财就是最好的办法。

    即便如此,听了前两点的官员们也爆发了!

    华夷之辨,优待四夷,列祖列宗,二百年大明的制度等等全部抛出来责问常威。

    他却不管不顾,反而与袁可立、王在晋一唱一和的讨论起“坚壁清野决战山海关”的策略来。

    这又是个套路,因为,在这个表面现象之后,常威还预备了“率舰队直捣后金腹心”的绝户计!

    吵吵嚷嚷,骂骂咧咧的争了一下午,内阁六人,首辅袁可立、群辅常宽肯定是支持的,次辅冯诠和群辅梁鼎臣一开始是反对的,新入阁的崔呈秀和魏广微,倾向不明显,表示听从皇帝和同僚意见。

    吵来吵去,决定权还是在内阁、户部、兵部、工部、礼部和五军都督府手中。持反对意见的冯诠和梁鼎臣被皇帝威胁了几句,便顺顺当当的从了,崔呈秀和魏广微站队成功。

    最终内阁六位大学士一致通过了“塞外筑城,移民实边”的策略。

    户部是常宽的地盘,自然没有问题;兵部有袁可立和王在晋,也压服了反对者;礼部尚书周应秋是魏良卿的狗腿,原本应该强力反对的,但狗腿子哪里有勇气反抗皇帝的意志?加上徐光启出头,他便遮遮掩掩的从了,到时候魏良卿找他算账,可以完全推在徐光启头上,算盘打的山响。

    倒是工部尚书田吉有两分勇气,以人手不足为借口,硬生生的扛了一下,这下反对声音最大的御史和给事中们,终于找到了旗帜,反对的声音骤然大了起来,并斥责内阁和其余各部尚书。

    不过,皇帝却没有客气,当场拿掉田吉,换成最近比较积极的倪文焕来做工部尚书,田吉肠子都悔青了,但是,谁也没法说个不字,因为田吉和倪文焕都是阉党的人,对魏忠贤来说并不吃亏。

    文官都被摆平了,地位低一等的五军都督府的武官们自然不敢反对,但他们说没有合适的统兵大将。这一块皇帝很熟悉,钦定都督佥事曹文昭及其侄曹变蛟出塞。

    常威又举荐南京五军都督府中军断事官傅舟子为总兵官,这可是常威一年前就备下的招数。

    傅舟子是名将傅应嘉之后,曾在辽东为参将,屡立战功,绰号小蛟龙,到了南京又和常威改革神机营,剿灭圣母教,如今率领水师驻守长江口,精通水陆作战,方方面面都无可挑剔,皇帝和五军都督府当场就允了。

    内阁和具体经办的各部都同意了,塞外又汇集了武定、马烈、卓启振、拔都拜虎、秦良玉、马祥麟、曹文昭、曹变蛟、傅舟子等一大批名将,还有他们手下的骁骑营、骠骑营、飞骑营、白杆兵等众多精兵,到时候在秦国公常威这杆旗帜下,完全拥有了硬拼后金的实力。

    但御史和给事中们依旧不同意,一直吵到下朝时间,这些人仍旧不服,因为今天发生了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办学校、换内阁、移民实边设郡县,最后连重修八里铺长城的计划都抛出来了。

    放在平日里,这么些事情不吵上几年哪里会有结果?突然高效起来的朝廷,在他们看来就是草率和武断,听从常威这个毛头小子的,最后一定会饮恨收场的!

    皇帝终于怒了!

    皇帝也是二十七岁的毛头小子啊,这不是蔑视他吗?当场下令,今天不讨论出个结果来,谁都不要走,事情必须要通过!

    这些人也硬的很,不走就不走,反正就是不同意!

    常威突然来了灵感,当即上奏,“皇上,今年进行了削藩,整顿卫所,改革税率等一系列大事,朝廷收入大涨,又征服了漠南草原,明年将铲平后金和作乱的流贼,我大明革除积弊,正是一派蒸蒸日上之相,中兴指日可待。故此,臣建议改元‘昭武’!”

    “改元?”皇帝眸子猛地一缩,惊道。因为,这个提议是常威现在才想出来的,从来没有跟皇帝也没有跟任何人商量过。

    所谓改元就是改革年号,如今叫天启,常威给出的是‘昭武’!改革年号可是一件天大的事情,因为,大明朝一个皇帝就只用一个年号。

    “什么?改元!”

    包括袁可立、常宽、魏忠贤、六部九卿、五军都督府、给事中、都察院的御史在内,有一个算一个,所有人都惊呆了!(未完待续。)

    <div class="adread"><script>show_read();</script></div>

    <div align="center"><script src="/Ads/txtend.js"></script></div>

    </div>

    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m.bqg8.cc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