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15章 平静的时间

雪恋1988 / 著投票加入书签

藏书吧 www.cangshu8.com,最快更新召唤之三国霸业最新章节!

    笔下文学【 www.bqg8.cc】,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showmn5();</script></div>

    <div align="center"><script src="/Ads/txttop.js"></script></div>

    <div class="adread"><script>show_read();</script></div>

    时间飞快的进入了大汉国建安二年(公元197年)。

    自从兴平二年(公元195年)下半年开始,河北因为黄河决堤导致冀州大部大水灾,不得不再次进入休养生息的状态,因而在整个建安元年(公元196年)都没有什么大的行动。

    但是,在黄河以南地区的大汉国,却是没有平静下来。

    袁绍在北疆军退守河东之后,很快挑起了董卓旧部的内乱,并最终逐步打败皇甫鸿、张济和王方等董卓旧部,占据了关中。

    不过,在袁绍打算进攻驻守潼关的张绣部的时候,却是被张绣打败。并且张绣趁着北疆军退到黄河以北的时候,占据了整个弘农郡。也进入了诸侯的舞台。

    尽管如此,袁绍依然占据了司隶的右扶风、京兆尹、河内郡和河南尹,豫州的颍川郡和汝南郡,荆州的南阳郡,再加上当初因为帮助曹操而得到的陈国,袁绍的势力膨胀了不少。

    而在青州,刘虞跟公孙瓒的矛盾逐步激化,最终爆发了战争,刘虞被公孙瓒打败,不得不退到河北,也宣布了他退出诸侯的行列。而得到刘虞地盘的公孙瓒,如今已经占据了除平原郡的黄河以北部分的青州全部,以及兖州东部的济北国、东平国、鲁国、泰山郡和东郡东部的黄河以南地区。

    曹操原本就占据了兖州西部的陈留郡、济阴郡、山阳郡、任城国和东郡西部的黄河以南地区,豫州的陈国、梁国和沛国,不过,当初为了攻打徐州,他不得不将陈国送给了袁绍,但却得到了徐州的彭城国和下邳国。

    刘备这小子原本差一点就被曹操灭掉了,但是在北疆军通过海路南下支援后,这小子出尔反尔,拒绝北上,再加上曹操当时的兵力有限,停止了前进的步伐,倒是让刘备稳住了阵脚,保住了徐州北部的琅琊国和东海郡。

    袁术原本占据了扬州江北的九江郡和庐江郡郡,后来又从刘备手里抢走了广陵郡。就在他打算攻打扬州刺史刘繇的时候,却是遭遇了败仗,其想将势力发展到长江以南的想法落空了。

    不过,刘繇也没有讨到好处,因为他跟袁术纠缠着,却是被孙坚抄了后路,不得不放弃了丹阳郡,退守豫章郡。

    而得到了丹阳郡的孙坚,加上原本就占据的吴郡,却是在江东逐步崛起。如今,他正在打算攻打打算攻打盘踞会稽郡的王朗。

    倒是占据着荆州大部分地区的刘表以及盘踞益州大部分地区的刘璋比较安静,各自固守自己的地盘,没什么动作。

    在河北,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面,虽然没有什么大的军事行动,但是却是因为这一年多的休养生息,真正的恢复了实力。

    而且,李翊对河北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当初,皇甫嵩、朱儁等人暗中授意皇甫嵩之子皇甫鸿联合董卓旧部,在战场上背叛北疆军,企图以此造成北疆军的重创,动摇李翊在蓟城朝廷的地位,让士族门阀势力翻盘,可惜行动失败。虽然李翊在事后并没有马上找他们算账,但他们自知李翊肯定不会就那样放过他们,各自辞官归隐。并且在年底的时候,相继病逝。

    在两人辞官归隐之后,李翊也没有穷追猛打,而且在两人相继病逝之后,李翊还大方的向天子上奏章,追赠皇甫嵩为骠骑将军,追赠朱儁为车骑将军。

    不但是朱儁和皇甫嵩相继病逝,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之前因为万年长公主刘静的婚事而被罢官的张温、王允、周忠等人也相继病逝,士族势力在河北遭受重创。

    随着士族门阀的势力遭受重创,以李翊及其麾下的文武所代表的新兴势力在蓟城朝廷占据了绝对优势。

    面对这样的情况,肯定是有人不满的。这不满了,自然要搞出来一些幺蛾子才行。

    这不,诸侯的代表袁绍、曹操等人,就弄了这么一出出来。

    建安二年正月二十七,河东太守王邑急报朝廷,叛逆袁绍意图代汉篡立。

    ………………

    每逢乱世,必有谶纬出现,并或多或少起到一定的作用。

    秦始皇称帝六年后,派出寻仙访道的卢生带回来一句谶语:亡秦者胡也。

    秦始皇认为这个“胡”是匈奴人,于是让大将蒙恬率军北击匈奴,并修筑了万里长城,可他偏偏忘了,自己还有个叫胡亥的倒霉孩子。

    秦末,陈胜、吴广在大泽乡造反,两人先是在鲤鱼肚子里塞了根布条,有字曰陈胜王”,然后吴广半夜里又装狐妖在草丛里大喊大叫,“大楚兴,陈胜王”,结果这句话把大秦推翻了。

    汉高祖刘邦出身微寒,实在很难唬住人,于是炮制了一个芒砀山斩“白蛇”的惊天创举,自此高祖威震天下,打下了一片万里江山。

    汉高祖自己是不是斩杀了“白蛇”,没人知道,但汉高祖自己相信这些神秘的东西倒是真的。

    汉朝建立不久,一句宣告它灭亡的谶语登场了,“代汉者,当涂高也。”

    这句话出自《春秋谶》,这书是何人所作何时流传于世已经不可考,这话在汉武帝时已经传得沸沸扬扬。

    这谶语的意思是说本朝气数已尽,要有新的王朝代替它。不过这个代替者“当涂高”却很费解了。

    这是人名还是隐语?谁是“当涂高”?于是就有人费尽心思去猜测。

    汉武帝晚年乘舟北巡,在汾河上与群臣饮宴,作《秋风》辞,酒醉之后对群臣说:“汉有六七之厄,国祚将亡,宗室子孙中不知谁应此劫。”

    六七之厄,按当时的解释就是皇统传承四十二代之后,涂高者当代汉。

    大臣们安慰汉武帝道:“本朝应天受命,祚逾周殷,子子孙孙万世不绝。陛下不要听信这种亡国之言。”

    汉武帝很感概,说自古以来,没有听说过国祚延续千秋万代的,我只盼大汉社稷不要丢在朕父子手中即可。

    这句谶纬之言把孝武皇帝吓住了,自此后此言销声匿迹。后来无论是王莽篡立、公孙述在巴蜀称帝,还是光武皇帝中兴,虽然都屡屡用谶纬之言证明自己乃是“真命天子”,但谁也没有用到这句“代汉者当涂高也”的谶语。

    然而,事隔三百多年后,这句谶言终于再次在关中、中原等地流传开来。很多今文经学大儒和研习谶纬之术的名家再次开始引经据典,予以解释和猜测。

    其中说法最为广泛的一种认为这个“涂高”是指一个姓氏,这个姓氏就是“袁”。

    袁家的祖宗可以追溯到春秋时代陈国的大夫辕涛涂,辕涛涂的名字中正好有个“涂”字。“涂高”即是指袁氏后代的高门之家,也就是四世三公的汝南袁家。

    这种解释似乎又有点牵强,于是又有人搬出了“五德始终说”。

    “五德始终说”是战国晚期齐国人邹衍开创的。

    邹衍是著名的阴阳家,他综合前人关于阴阳五行的研究成果,以《尚书·洪范》为基础编创了这套学说。他认为世界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元素相生相克,天下万物都是出自他们克来生去的复杂关系。每个朝代的兴替也是如此,是一种天人感应。

    有着规律可循的,这规律就是“五德五行”。

    每一朝代都有它的一德,就好象每个人都有属相一样。一德克一德,所以一个朝代取代另一个朝代。五德之间的彼此克生,反映到王朝兴替上来,就叫“五行相胜”。

    但每一个朝代的德又是怎么定的呢?这要看上天降下什么预兆祥瑞了。比如最早的黄帝,碰见过一条十余丈长,几米粗的大蚯蚓,蚯蚓属土,所以黄帝是土德。周朝的时候,周文王曾经看到很大一个火流星在宫殿上空盘旋一周,变成无数的火鸦,因此周自然就是火德了。

    邹衍这个五德始终说本来是为了劝说皇帝节俭,但被这群不学无术的人发挥之后,逐渐变质,什么古怪的东西都冒了出来,好端端的一个五德学说被整得面目全非,后来干脆成为算命风水的理论基础,贻祸后世。

    秦王赢政相信阴阳五行和五德始终说。当年秦文公狩猎的时候,打到一条黑龙,黑色属水,因此赢政认为大秦是水德,五色里配合水德的颜色是黑色,于是秦王命令大家把衣服都染成黑的,全国上下是黑压压的一片。

    另外,嬴政还特意把黄河改名为“德水”,以炫耀自己应天受命。周是火德,水能灭火,水克火,那么取代周朝的自然就是拥有水德的大秦国了。

    汉高祖出身寒门,大概常年征战,不清楚这“五德始终说”对国祚的影响。他推翻大秦帝国后,做了一件贻笑大方的事。那就是宣布大汉一切承袭秦制,甚至连这个朝代的“德”也继承了大秦国的“水德”,朝堂内外还是黑压压的一片。(未完待续。)

    <div class="adread"><script>show_read();</script></div>

    <div align="center"><script src="/Ads/txtend.js"></script></div>

    </div>

    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m.bqg8.cc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